秋闱即事次北平宪副吴文明考官韵

皇明重科选,奎宿方昭然。

材薄愧秋闱,座重广文毡。

才华萃棘屋,冠佩皆时贤。

主文宪节持,风彩照鹓联。

清识涧藻鉴,何有刘蕡捐。

宛追校书向,午夜青藜燃。

得士贡周庭,诗继卷阿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科举考试的盛况与气氛。开篇“皇明重科选,奎宿方昭然”点明了科举考试的重要性,将它比作天上的奎宿开始闪耀,象征着选拔人才的光辉时刻。接着,“材薄愧秋闱,座重广文毡”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能的谦虚自省,同时也对考场座位的重视,暗示了科举考试的庄严与隆重。

“才华萃棘屋,冠佩皆时贤”描绘了考场内聚集了众多才华横溢的学子,他们的服饰庄重,体现了当时的风尚与社会地位。“主文宪节持,风彩照鹓联”则赞美了主持科举的官员公正严明,其形象如同鹓鸟般光彩照人,彰显了公平正义的光辉。

“清识涧藻鉴,何有刘蕡捐”运用比喻手法,将主考官的见识比作清澈的山涧中生长的藻类,能够清晰地鉴别人才,同时提到刘蕡,可能是在暗喻主考官能像历史上公正的考官一样,不偏不倚,公正无私。

“宛追校书向,午夜青藜燃”描绘了一幅夜晚读书的场景,仿佛追忆古代校书郎在深夜点燃青藜灯勤奋学习的情景,强调了科举考试不仅是对知识的考验,更是对毅力和决心的检验。

最后,“得士贡周庭,诗继卷阿篇”表达了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的人才将会为国家贡献,他们的诗歌作品也将成为历史的篇章,传承下去。整首诗既是对科举制度的颂扬,也是对参与其中的学子们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94)

宋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四十三代天师无为仙人耆山庵三十韵

先天涵太始,斯道本希夷。

坱圠玄机露,絪缊大化滋。

至人观徼妙,内境混冲熙。

仙谱乘灵胤,名山表寿耆。

云仍四十祀,道德五千辞。

龙虎蟠丹鼎,蛟螭拥翠旗。

卜居占胜地,环卫宿柔祇。

员峤云中见,蓬莱海上移。

阴崖悬北斗,阳境焕南离。

翼翼清都近,重重翠雾披。

天光生泰定,渊默契无为。

雷雨昭灵贶,烟霞閟隐思。

步虚风引佩,御气月乘辎。

石室流琼液,玄田长玉芝。

丹砂访勾漏,瓜枣致安期。

画罨溪山胜,壶天日月迟。

松花春酿酒,桐叶夜题诗。

卿相门前辙,仙人石上棋。

高风清可挹,逸驾邈难追。

德泽征来裔,神功翊盛时。

振振麟在薮,嘒嘒凤鸣岐。

治世祯祥协,安居福履绥。

宠章频贲饰,灵物久呵撝。

朝觐观周典,衣冠仰汉仪。

班行联鹭羽,光彩动芝眉。

倾盖频相语,通家夙所推。

青冥归鹤骑,紫气湿龙池。

佳菊留霜艳,幽兰擢露蕤。

尻轮惭莫御,羽馆阒难知。

望望明河隔,江梅发旧枝。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寄题石湖先生范至能参政石湖精舍二首(其二)

不关白眼视青云,四海如今几若人。

渭水傅岩看后代,东坡太白即前身。

整齐宇宙徐挥手,点缀湖山别是春。

解遣双鱼传七字,遥知掉脱小乌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高平儒牛好古以独茧引丝为扇因见赠戏以诗答之

玉斧亲修月一轮,清光便与素娥分。

丹砂化木为乌玉,春茧引丝成白云。

非素非纨惊老眼,不华不俗漾清芬。

午窗推枕凉风发,错认新诗写练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过马陵关庞涓墓下作

救韩齐将出关门,魏国追兵胜负分。

减灶一筹输竖子,伏林万弩待将军。

书名斫树无遗迹,埋骨依山有旧坟。

断足不知勍敌在,谋身疏阔可怜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