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北台》由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描绘了北台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
首句“独雄五顶撼清虚”,以“独雄”二字开篇,形象地描绘出北台在群山之中的独特地位,其巍峨挺拔,直插云霄,震撼着清朗的天空。接下来,“策杖登临眼界殊”一句,点明了诗人亲自登山的过程,通过“眼界殊”三字,展现了北台之巅视野开阔,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五夜每惊凌斗柄,万年常见拱宸居”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北台与天上的星辰相联系,表达了北台之高峻,仿佛能与星辰争辉,同时也暗示了北台的永恒与不朽。这里“拱宸居”借指皇帝的居所,暗喻北台的崇高地位。
“俯环雁塞烽皆息,平倚恒峰岳可如”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北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北台俯瞰雁塞,烽火已熄,象征着和平与安宁;同时,它与恒山并立,如同两座巍峨的巨人,相互映衬,展现出北台的雄伟与壮观。
最后,“指点沧溟真一勺,图南漫效化鲲鱼”两句,以大海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北台虽高大,但在广阔的宇宙中仍显得渺小。同时,“图南”出自《庄子》,意为追求南方,这里借以表达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而“化鲲鱼”则寓意着诗人希望像鲲鱼一样,能够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翱翔。
整首诗通过对北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由、崇高与永恒的追求,以及对宇宙广阔无垠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