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转庵韵

安石移根烦使指,花蹙红绡谁擘毁。

封姨妒作阿醋呼,同调何殊申及甫。

肯怜颠倒落绛英,祇觉韩公用心苦。

流传午节遂成例,萱草戎葵并驱使。

真能染却白云殷,灵囿鲜繁金谷水。

诗人爱节因爱花,射团点缀追前矩。

炎官鍊丹成绛雪,獭胆分杯凝赤髓。

谁言不似舞裙红,色相异观特私喜。

点化精神欲然句,晋宋风流坡独取。

鄙哉摘实儿女见,却要瓶罂结多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许及之作,题为《再次转庵韵》。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的美丽与生命力,以及人们对花的喜爱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安石移根”、“封姨妒作阿醋呼”等,生动地展现了花的生长环境与人们对其的呵护之情。

诗的开头“安石移根烦使指,花蹙红绡谁擘毁”,以“安石”象征花的根部,表达了对花根的精心照料;“花蹙红绡谁擘毁”则描绘了花朵的娇嫩与脆弱。接下来,“封姨妒作阿醋呼,同调何殊申及甫”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花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花的爱护之情。

“肯怜颠倒落绛英,祇觉韩公用心苦”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对花的珍视与欣赏。接着,“流传午节遂成例,萱草戎葵并驱使”则揭示了花在节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对于花的广泛使用。

“真能染却白云殷,灵囿鲜繁金谷水”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赞美了花的美丽与生命力。而“诗人爱节因爱花,射团点缀追前矩”则表达了诗人对花的喜爱与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炎官鍊丹成绛雪,獭胆分杯凝赤髓”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想象力与艺术性。最后,“谁言不似舞裙红,色相异观特私喜”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花的独特魅力与个人的审美感受。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花的美丽与生命力,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欣赏之情,以及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节日习俗与审美观念。

收录诗词(1091)

许及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次转庵催结局韵

赋花必花指喻指,花若堪谀亦堪毁。

转庵赋梅工赋影,祇竟吕刑元是甫。

节逢五日赋榴花,拟别甘酸亦良苦。

犹之论画先论形,形似丹青谁不使。

岂知雪里有芭蕉,满壁沧溟本非水。

方皋相马群自空,梓匠挥斤风即矩。

续弦何处觅鸾胶,起死底须求凤髓。

榴花可玩不可食,昌歜无甜人自喜。

肯将粉泪匹红巾,眼高一世坡仙取。

花事方殷催结局,还许殿后吟些子。

形式: 古风

同转庵诸人筠斋赏荷花次转庵韵

一笑筠斋同集客,眼看荷花笑中坼。

未说赏花先赏叶,破晓清香晨竟夕。

了知出水非雕饰,乍觉临流似涂泽。

多情落日助酣红,争媚清漪动寒碧。

其间得意谁最多,几个文禽不容只。

锦鳞似梭跃流黄,雨盖如镕倾大白。

同社持觞聊破戒,行令传花非俚画。

昆明撑舟真锦渡,太华如船俨仙籍。

明朝定尔传新篇,今日袖然有诗伯。

诗来忽起西湖思,我辈已觉蓬莱隔。

忆曾画船作夜游,亲听菱歌和露摘。

南高北高祇在眼,长桥短桥频泛宅。

挂冠神武吾盍归,奏篇未央君盍适。

便应献策取貂蝉,焉用孤吟和蝼蝈。

功成五湖有成例,全赐西湖底分擘。

回视筠斋乃坳堂,岂须更许渔争席。

红莲绿水姑相娱,明月夜光成浪获。

当暑清风诵三过,真是双清泯心迹。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再次韵

急雨撒珠泣渊客,疾风捲荷波涛坼。

须臾雨过即风休,但有水香浮月夕。

水到飞霞几断港,安得红云藏薮泽。

儿曹问津本何有,茭葑蒙茸填淤碧。

划开天宇镜面平,荡漾渔舟自双只。

老惭数溷烦击鲜,筠外栽莲供醉白。

客来意坐夜沈沈,境以客重声籍籍。

清缨浊足随去取,水宽地窄易区画。

转庵夙昔董诗盟,同社歌呼剧欢伯。

婆娑得句俄朗吟,欸乃答声非夐隔。

乃知神语天亦相,仍使菱歌夜犹摘。

著身胜处即冰壶,混俗静中无火宅。

我虽爱吟无好句,其奈处閒聊自适。

未能汗漫据龟蛤,何补官私响蛙蝈。

天籁自鸣忽闻蝉,众作俱喑推巨擘。

恍思南塘香百里,拟汎具区帆一席。

更吟赏实起馋涎,细剥莲蓬珠贝获。

不如藏六守筠斋,水落霜枯且投迹。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次韵才叔赋菊屏

宾主铛坐成三丁,以菊分题君得屏。

两屏夹立君中坐,君其吉兆当屏星。

化工开花等儿戏,园子结花象物形。

宗英乘船正荡漾,而我对塔方岧亭。

人幸似花同臭味,花亦与人共芳馨。

菊潭之水明且清,楚畹之英驻而龄。

细思杜老看谁健,争似刘伶终不醒。

男儿闻健且饮酒,良辰莫作痴冻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