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暝色沧州迥,秋声玉峡长。
只因江上月,不觉过浔阳。
这是一首描绘秋夜江行之景的诗,通过对月色和自然声响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暝色沧州迥"一句,以“暝”字形容日暮时分的昏暗,用“沧州迥”来描绘江边夜景的辽远与深邃,给人以一种开阔而又有些许孤寂的情感。
接下来的"秋声玉峡长",则是通过“秋声”的渲染,传达了季节变换带来的凄清之音,并将其与“玉峡”相联系,形容夜色中的江水如同洁净的玉石流淌不息。
"只因江上月,不觉过浔阳"两句,则是诗人借助月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只因”二字,强调了月亮对诗人心境影响之深;“江上月”,则直接描绘出月在水面上的倒影,既映衬出夜的宁静,也暗示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不觉过浔阳”,则透露出诗人在这宁静月光下的行走中,忘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便是经过繁华之地如浔阳城,也感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以及对月亮特别情感的寄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不详
唐朝诗人。唐元和九年(814)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晚泊长江口,寒沙白似霜。
年光流不尽,东去水声长。
窗户尽萧森,空阶凝碧阴。
不缘冰雪里,为识岁寒心。
笙歌只解闹花天,谁是敲冰掉小船。
为觅潇湘幽隐处,夜深载月听鸣泉。
凄凄切切断肠声,指滑音柔万种情。
花影深沈遮不住,度帏穿幕又残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