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二首(其一)

暝色沧州迥,秋声玉峡长。

只因江上月,不觉过浔阳。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翻译

暮色中的沧海显得格外深远,秋天的风声在玉峡中回荡悠长。
只是因为江上的明月,让我不知不觉已经过了浔阳城。

注释

暝色:暮色,傍晚或夜晚的天色。
沧州:古代泛指大海,这里指遥远的江面。
迥:形容辽阔、深远。
秋声:秋天的风声,象征着萧瑟和凄凉。
玉峡:形容峡谷如玉般美丽,可能指长江某段峡谷。
江上月:明亮的月光映照在江面上。
浔阳:古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这里代指旅途中的某个地方。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秋夜江行之景的诗,通过对月色和自然声响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暝色沧州迥"一句,以“暝”字形容日暮时分的昏暗,用“沧州迥”来描绘江边夜景的辽远与深邃,给人以一种开阔而又有些许孤寂的情感。

接下来的"秋声玉峡长",则是通过“秋声”的渲染,传达了季节变换带来的凄清之音,并将其与“玉峡”相联系,形容夜色中的江水如同洁净的玉石流淌不息。

"只因江上月,不觉过浔阳"两句,则是诗人借助月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只因”二字,强调了月亮对诗人心境影响之深;“江上月”,则直接描绘出月在水面上的倒影,既映衬出夜的宁静,也暗示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不觉过浔阳”,则透露出诗人在这宁静月光下的行走中,忘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便是经过繁华之地如浔阳城,也感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以及对月亮特别情感的寄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收录诗词(54)

殷尧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唐元和九年(814)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籍贯:浙江嘉兴
  • 生卒年:780—855

相关古诗词

江行二首(其二)

晚泊长江口,寒沙白似霜。

年光流不尽,东去水声长。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窗户尽萧森,空阶凝碧阴。

不缘冰雪里,为识岁寒心。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夜过洞庭

笙歌只解闹花天,谁是敲冰掉小船。

为觅潇湘幽隐处,夜深载月听鸣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闻筝歌

凄凄切切断肠声,指滑音柔万种情。

花影深沈遮不住,度帏穿幕又残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