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明孙文正公五律四首墨迹后

高阳诸葛流,策进先善守。

崇祯五十相,谁欤出其右。

如何松涛亭,间此活国手。

旁观送日月,浩叹付诗酒。

回首山海东,心尽百八叩。

辽左等闲弃,神京究何有。

昏昏一世人,狺吠随指嗾。

庄烈固英主,补牢未为后。

岂真四城复,斯人遽衰朽。

终要宁远关,何惜祖大寿。

擎天竟听去,明社焉不覆。

流传翰墨缘,虹光照虚牖。

旧闻须如戟,谓当平原肘。

绕指一何柔,始叹包孕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郑珍对中国明朝末期孙文正公(孙承宗)的评价和历史感慨之作。首联“高阳诸葛流,策进先善守”将孙文正公比作古代智者诸葛亮,赞扬他的谋略和防守才能。接着,“崇祯五十相,谁欤出其右”表达了对孙氏在崇祯年间担任宰相时的卓越表现的肯定,无人能及。

“如何松涛亭,间此活国手”以松涛亭比喻孙文正公的隐居生活,感叹他在动荡时期仍能成为拯救国家的关键人物。“旁观送日月,浩叹付诗酒”描绘了诗人对孙氏命运的沉思,以及借饮酒赋诗来寄托感慨。

“回首山海东,心尽百八叩”表达了对辽东失地的惋惜,以及对明朝首都北京命运的深深忧虑。“昏昏一世人,狺吠随指嗾”批评了当时昏庸的统治者,暗示孙文正公的被忽视和误用。

“庄烈固英主,补牢未为后”称赞崇祯皇帝虽然英明,但未能及时采纳孙文正公的建议。接下来的诗句“岂真四城复,斯人遽衰朽”表达了对孙氏未能挽回颓势的遗憾,以及对其晚年境遇的同情。

“终要宁远关,何惜祖大寿”提及宁远战役,孙文正公曾倚重将领祖大寿,希望能有所作为。“擎天竟听去,明社焉不覆”预言了明朝的覆灭,暗示孙文正公的努力并未改变大局。

最后,“流传翰墨缘,虹光照虚牖”赞美孙文正公的文采和遗志,如同彩虹照亮窗户,虽已逝去,但其精神犹在。“旧闻须如戟,谓当平原肘”再次强调孙文正公的智勇,而“绕指一何柔,始叹包孕富”则揭示了他的深沉内敛与丰富才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个人感慨,高度评价了孙文正公的才能和贡献,同时也对明朝末年的政治局势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收录诗词(243)

郑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 字:子尹
  • 号:柴翁
  • 籍贯:贵州遵义
  • 生卒年:1806—1864

相关古诗词

北洞

北洞虽名洞,迥与洞不同。

入穴出自穴,已非意想通。

谓是不知处,乃即东桥东。

临江蹲蟆颐,吐吸白玉虹。

行人渡虹背,扰扰如蠛蠓。

屡转入蜂房,又当穴正中。

小口嵌玻璃,照见千樯篷。

天匠妙布置,似穷正未穷。

一线上云霄,阑楯非人工。

是树瘦屈盘,是石苍玲珑。

如缘古梅椿,凸凹穿藓封。

绝叫出青壁,浩浩乘积风。

神仙好居处,倒垂绿芙蓉。

面面开户牖,剔透凌烟空。

下视古舞州,秀若壁挂弓。

欲携驰走儿,此豁星斗胸。

竟无一间者,偕余足音跫。

凭高发深喟,永怀云谷翁。

形式: 古风

南洞

南洞更奇极,壁立千丈崖。

谁将顾陆画,挂向苍江隈。

崭崭丹翠间,错落金银台。

石扇敞云顶,画檐飞嵬嵬。

路缘屋脊上,僧出蜂孔陪。

高空来鬼神,中天风雨回。

凭阑望晴霄,天门如可阶。

安知已巉绝,异境中岩开。

五步一小峰,峰峰瘦皱排。

石林夹幽径,绿蓊掌大苔。

沈沈静白日,花深无鸟喈。

浑忘在壁上,竹影摇尊罍。

坐疑西南徼,兹胜何由胎。

帝应怜黔山,鬘花而髻魋。

为割海上奇,一令耳目恢。

有力夜负至,左股失蓬莱。

孰云过者过,观者返自涯。

长啸语山灵,孤诣自古来。

形式: 古风

腕伤将复聊短述

庚戌九月望,柴翁左腕折。

是时方晨雨,移桐视佣掘。

著屐指栽处,下阶齿忽蹶。

卷卧泥沟中,但觉半体劣。

家人扶而起,不审中何骨。

摇之响如箨,非断即挫折。

傅以药使苏,夹之板防脱。

痛苦经一旬,寝饭赖结发。

余时又奉檄,矜佩教城阙。

舁去焉能已,震掉岂得说。

俗云伤筋骨,瘥不百日越。

直以不治治,弃投药与楔。

果然距至今,肿散脉归穴。

微微与右异,稍稍终不别。

吁嗟老可悯,百网末由出。

人患与天刑,静思怨尤灭。

为冶足必烙,为匠指必血。

弄潮死潮头,厌虎落虎舌。

善将树下绝,善骑板齿裂。

祸福尽自召,事异理可决。

山堂本童山,十载树成列。

不知几千株,非候亦旋活。

岂知适心时,已逼丧己节。

利害相倚伏,于兹悟根橛。

敬慎栗不败,万端堕昏忽。

形式: 古风

白崖洞

鸿蒙昔未分,积此千仞雪。

开天日月嫩,不能解顽结。

其根有融处,娄络成洞穴。

江穿日雷斗,撞捣忽中裂。

半随流水去,此矗面如截。

刚风吹老硬,万古不受涅。

下嵌若偏厂,楣屐失前列。

积阴养苔气,历久化苍铁。

蹲门绿虾蟆,一水漱其舌。

白日澹波光,寒森四山闭。

沈沈百尺潭,蟠蛰富诡谲。

骊龙常吐珠,腾光夜飞掣。

上下云间峰,见者大如月。

两岸尽悬壁,鬼愁径路绝。

自非藉舟桨,何以达灵窟。

我来仲夏末,周览叹奇兀。

攀深足余酸,题峻胆尚烈。

弟子黄精粥,先生胡麻屑。

石上一樽酒,了觉天地别。

逝将兹避世,岂独拟逃热。

倚醉放归桡,回首肝肺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