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世四言诗

维予之先,佐命唐虞。爰逮汉世,紫艾重纾。

予独好道,而为匹夫。高尚素志,不事王侯。

贪生得生,亦又何求。超迹苍霄,乘龙驾浮。

青要承翼,与我为仇。入火不灼,蹈波不濡。

逍遥太极,何虑何忧。游戏仙都,顾悯群愚。

年命之逝,如川之流。奄忽未几,泥土为传。

驰走索死,不肯暂休。予之圣师,体道之真。

升腾变化,松乔为邻。维予同学,一十二人。

寒苦求道,历二十年。中多怠惰,志行不坚。

痛乎诸子,命也自天。天不妄授,道必归贤。

身投幽壤,何时可还。嗟尔将来,勤加精研。

勿为流俗,富贵所牵。神丹一成,升彼九天。

寿同三光,何但亿千。惟予垂发,少好道德。

弃家随师,东西南北。委放五经,避世自匿。

三十馀年,名山之侧。寒不遑衣,饥不暇食。

思不敢归,劳不敢息。奉事圣师,承颜悦色。

面垢足胝,乃见哀识。遂传要诀,恩深不测。

妻子延年,咸享无极。黄白既成,货财千亿。

役使鬼神,玉女侍侧。予得度世,神丹之力。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此诗出自隋代道士阴长生之手,名为《遗世四言诗》。阴长生,字文通,是道教符箓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炼丹术和符咒闻名于世。

诗中表达了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与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诗人追溯了自己家族与道家的渊源,从辅佐唐虞到汉代的贡献,再到个人的修行之路。他强调了高尚的志向与对王侯权贵的不屑,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超越尘世的渴望。

“贪生得生,亦又何求”,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追求的不是物质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超越。“超迹苍霄,乘龙驾浮”描绘了追求仙境的理想状态,与自然和谐共存。“游戏仙都,顾悯群愚”则显示了对凡人的关怀,以及自身作为仙人的超然地位。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修炼过程中的挑战与成就,包括与自然界的互动,如“入火不灼,蹈波不濡”,以及在宇宙中自由翱翔的体验。他强调了道家修炼的最终目标——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辉。

最后,诗人回顾了自己的修行历程,从年轻时的好学不倦,到放弃世俗生活,追随圣师,历经艰难困苦,直至获得神丹之力,实现了度世的愿望。诗中充满了对道家哲学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个人修行成果的自豪。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阴长生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其个人修行的艰辛与成就,是对道教文化的一次生动诠释。

收录诗词(1)

阴长生(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空中歌三首(其一)

真人昔遗教,悯念孤痴子。

嬖邪不信道,祸乱由斯起。

身随朝露晞,悔恨何有己。

罪大不可掩,流毒将谁理。

冥冥未出期,劫尽方当止。

转轮贫贱家,仍复为役使。

四体或不完,蹩躠行乞市。

不知积罪报,怨天神不恃。

大道常无为,弘之由善始。

吾今获轻举,修行立功尔。

三界尽稽首,从容紫宫里。

停驾虚元中,人生若流水。

临别属素翰,粗标灵妙纪。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空中歌三首(其二)

我今便升天,悯念诸儒英。

大道体虚无,寂寂中有精。

视之若冥昧,窈窈中昭明。

莫言道虚诞,所患不至诚。

奚不登名山,诵是洞真经。

一讽而一咏,玄音彻太清。

太上辉金容,众仙齐应声。

十方散香花,燔烟旃檀馨。

皇娥奏九韶,鸾凤谐和鸣。

龙驾翳空迎,华盖曜查冥。

翛闲劫仞台,帝释欻降庭。

八王奉丹液,挹漱身腾轻。

逍遥有无间,流朗绝形名。

神童夹侍侧,自然朝万灵。

飘飘八景舆,游衍白玉京。

七祖升福堂,先亡悉超生。

王侯能笃信,必为天下贞。

大人体至德,一切蒙其成。

形式: 古风

空中歌三首(其三)

散诞游山水,吐纳灵和津。

炼气同希夷,静咏道德篇。

至心宗玄一,冥感今乃宣。

飞驾御九龙,飘飘乘紫烟。

华景曜空衢,红云拥帝前。

暂迂蓬莱宫,倏忽已宾天。

伟伟众真会,渺渺凌重玄。

体固无终劫,金颜随日鲜。

欢乐太上境,悲念一切人。

谁能离死坏,结是冥中缘。

悠悠成至道,无有入无问。

微妙良难测,智者谓我贤。

若能弘众妙,轻举升神仙。

形式: 古风

诗二首(其一)

风从牖中入,酒在杯中摇。

手握四十九,灵光在上照。

巍峨丛蓍下,独向冥理笑。

形式: 古风 押[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