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黎民表的挽歌,表达了对司徒俞公的深深哀悼和怀念之情。首句“淮甸曾专席”,暗示了俞公在淮河流域的重要地位,可能是指他曾在那里担任要职。次句“边庭旧倚烽”则描绘了他在边疆戍守的经历,显示出他的军事才能和责任感。
“劳深苏属国”引用苏武的典故,赞誉俞公的辛劳和忠诚,如同苏武在匈奴任职时坚守节操。接下来,“名重郑司农”将他与古代贤臣郑司农相提并论,强调其在政务上的声誉和能力。
“末路收奇骏”暗指在俞公晚年,他或许还做出了不凡的贡献,如同收服难得的人才。“中原失卧龙”则借诸葛亮之喻,惋惜失去了一位如龙的杰出人物。最后两句,“感恩门下客,絮酒阻扶筇”,表达了对俞公门生故吏的感激之情,他们以絮酒相赠,表达对老上司的敬意,而俞公已无法亲自接受,只能由他人搀扶。
整体来看,这首挽歌通过丰富的象征和典故,展现了俞公的一生功绩和人格魅力,以及人们对他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