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苏秦不愿印,乃在二顷田。
东皋五十亩,力薄荆杞填。
择高种苜蓿,不湿牛口涎。
拙计安足为,朝往而暮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中的第二首。诗中,诗人以苏秦自比,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选择和态度。苏秦曾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此处他不愿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选择归隐于二顷田地之中,过着简朴的生活。诗人描述自己在五十亩东皋上辛勤耕作,种植苜蓿,确保牛只的食物不会过于湿润,反映出他对农事的精细管理和对劳作的认真态度。
"拙计安足为"一句,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的朴素计划并不值得大书特书,早晨出门劳作,傍晚便回家,这种平淡而踏实的生活方式就是他的追求。整首诗通过苏秦的形象,传达出诗人对于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感。
不详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河流之所濡,一斛泥数斗。
我庄当水穷,乃比石田瘦。
尚无东陵瓜,况有南山豆。
天雨不可期,且复鞭牛后。
薄游废家务,待子营糗粮。
庄奴不入租,报我田久荒。
凌矜马到门,硉兀牛卧场。
立苗苍耳根,此策殊未长。
家世不为农,长安有大第。
官粮弗充口,万里聊自庇。
一从学聱牙,世事百色废。
卖牛姑补屋,岁晚霜雪至。
居贫废文字,铫耨学苦耕。
怪子独伶俜,久与地力争。
苦耕又不时,狐虺日纵横。
高原一释耒,叹息心怦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