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尚忆溪桥遇我师,自挑衣履到山时。
久谙细行劳皆喜,远赴檀那病不辞。
寒骨似霜流辈服,夜坛无食野魂悲。
供亲捆屦终难待,几日春条为倒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师长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首句“尚忆溪桥遇我师”,诗人回忆起与师长在溪边桥头相遇的情景,表达了对师长的深刻记忆。接着,“自挑衣履到山时”描述了师长亲自为弟子准备衣物,直至上山的辛勤付出,体现了师长对弟子的关怀与爱护。
“久谙细行劳皆喜,远赴檀那病不辞”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师长的品德与精神风貌。师长对于日常琐事的细心处理感到喜悦,并不畏艰难远赴檀那(佛教中的施主)处,即使身体不适也毫不推辞,表现了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寒骨似霜流辈服,夜坛无食野魂悲”则通过对比手法,将师长的高尚品质比作严冬中不屈的霜骨,令人敬佩;同时,夜晚坛场无人供养,孤魂哀鸣,更显出师长的孤独与牺牲精神。
最后,“供亲捆屦终难待,几日春条为倒吹”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及时为师长提供所需帮助的遗憾,以及希望以春日之风表达对师长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师长事迹的追忆,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不详
书剑论交两不成,思君愁剧尉佗城。
人逢故里空分手,梦绕寒林恍隔生。
逝者苦多存者少,中年堪念少年情。
时来赖有忘怀处,月共川潮夜夜平。
刺桐鲜映绿槐芽,春水初平海堰沙。
江燕掠泥寻旧垒,山樱成子落馀花。
雨残时见桑梯倚,林外遥逢酒旆斜。
最爱村原寒食候,杂香晴径野人家。
住山烦为写山容,半幅阴晴壑万重。
风过泉声来绝壁,云疏鹤影落高松。
清斋似对西林客,落日疑听北岭钟。
何事乡园留滞久,石桥边畔草茸茸。
清羸得静在云林,药碗绳床近树阴。
恳向医王频接足,寂依禅子与栖心。
疏篱槿吐伤荣促,曲岸波回感逝深。
几日浮生同怆恨,独吟君句夕阳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