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啸月岩吴居士

幅巾藜杖客浮山,便隐深岩避世喧。

每见月华何事啸,此身聊欲伴孤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超脱尘世的意味。首句“幅巾藜杖客浮山”,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位穿着朴素、手持藜杖的隐士在山中游走的形象,暗示了他不拘于世俗、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接着,“便隐深岩避世喧”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位隐士选择远离尘嚣、遁入深山的原因,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尘世的疏离。

“每见月华何事啸”则将笔触转向夜晚,月光洒落,诗人似乎听到了某种声音,这“啸”字不仅指出了月夜特有的声响,也暗含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这里通过“啸”这一动作,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与共鸣,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感,因为只有月光与他相知相伴。

最后一句“此身聊欲伴孤猿”,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他渴望与孤独的猿猴为伴,这种选择不仅仅是对动物的亲近,更是一种对自由、独立生活方式的追求。在这里,诗人通过与孤猿的拟人化,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某种逃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状态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宋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生活态度的典型体现。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抚鸿亭

谁开岩户最高峰,更作栏干出半空。

只道冥鸿远尘世,我今直下看冥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游西岩寺二首(其一)

西崖瀑布泻云中,移得匡庐一半工。

要看玉潭千丈雪,莫教江月照还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游西岩寺二首(其二)

三人同结静中缘,一到西岩思豁然。

何必拥炉倾浊酒,且来攀树听寒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中方寺题壁

西岩晓起过中方,欲趁春归客思忙。

不似野僧忘岁月,手披黄卷满头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