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前韵答唐公唐公有一日纸贵传都城之句且讼其不知我也并呈鲁直成季明略

诸公辩壮悬河口,唾落纷纷珠百斗。

井陉酣战我已悭,赤帜忽立无由还。

唐公断后不容北,腹背未殊秦宛间。

明光侯印悬天上,下有死夫缘重赏。

书生懦志安足惊,饥死索米长安城。

献君赐帛等优笑,覆酱未知传纸荣。

泮宫先生诚国士,可是同年予二子。

杂吟未减听匏竹,能使穷愁发孤喜。

君不见新声欲至旧声难,十指劳君千万弹。

平生不遇感知己,过此身外谁能攀。

它年常侍幸见访,不因豆落悲南山。

形式: 古风

翻译

各位豪杰辩论如江河滔滔,言语间唾沫如明珠纷飞。
在井陉的激战中我已力竭,红旗突然竖起让我无法返回。
唐公殿后坚守,绝不容许败退,形势如同秦宛间的生死较量。
明光侯的印信高悬天际,下方之人拼死求赏。
书生的软弱意志怎能让人惊异?他们在长安城中饿死求食。
即使献上君王的赏赐,也比不上纸笔间的荣耀。
泮宫先生实乃国士,或许他能成为同年好友中的两位。
聆听您的诗歌,贫困愁苦中也能带来一丝喜悦。
新声虽好,旧曲难留,您的十指弹奏千万次。
一生未逢知己,除了您,无人能触及我的内心。
期待将来能常见到您,不会因豆粒落地而哀叹南山之远。

注释

诸公:各位豪杰。
辩壮:雄辩壮丽。
悬河口:滔滔江河般的言辞。
唾落:吐出。
珠百斗:如明珠般纷飞。
井陉:地名。
酣战:激烈战斗。
我已悭:我已疲惫不堪。
赤帜:红旗。
无由还:无法回头。
唐公:历史人物。
断后:殿后坚守。
秦宛间:秦地与宛地之间的战场。
明光侯印:象征高位的印信。
天上:极高处。
死夫:拼命的人。
书生:读书人。
懦志:软弱的志向。
长安城:古代中国首都。
献君:献给君王。
赐帛:赏赐丝帛。
纸荣:纸上的荣耀。
泮宫先生:学府中的尊者。
同年:同一年出生的人。
二子:两人。
杂吟:各种诗歌。
匏竹:葫芦和竹子,代指音乐。
孤喜:孤独的喜悦。
新声:新的音乐。
旧声:旧有的音乐。
千万弹:无数次弹奏。
不遇:未逢知己。
它年:未来某时。
常侍:常伴左右。
豆落:豆粒落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唐公之间的互动。诗中描绘了诸公辩论时的雄辩风采,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言辞犀利,令人惊叹。诗人自谦未能如井陉之战般英勇,但对唐公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称其为明光侯般的英雄人物。

诗中提到“明光侯印悬天上”,象征着唐公的威望和荣誉,而“下有死夫缘重赏”则暗示了为了追求功名,人们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诗人以书生身份自嘲,表示即使身处困境,也不至于为求取富贵而惊慌失措,反而在长安城中坚守气节。

接着,诗人称赞唐公的诗歌才华,认为他的作品将来必会流传天下,如同“新声欲至旧声难”,令人期待。诗人感慨自己一生未逢知己,但对唐公的友情深感欣慰,期待未来能有机会更多地交流。

最后,诗人以“它年常侍幸见访”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希望有机会再次相聚,而不因生活琐事而哀叹,展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体现了晁补之与唐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文学艺术的共同追求。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复用前韵答鲁直并呈明略

黄子人谈不容口,岂与常人计升斗。

文章屈宋中阻艰,子欲一身追使还。

离骚憭慄悲草木,幽音细出芒丝间。

阳春绝句自云上,折杨何烦嗑然赏。

横经高辩一室惊,乍似远人迷广城。

隔河相和独许我,枯蘖亦有条之荣。

廖君不但西南美,谁见今人如是子。

多髯府掾正可谑,蛮语参军宁素喜。

君不见古来皆醉餔糟难,沐浴何须仍振弹。

斲冰无处用兰枻,芙蓉木末安能攀。

只无相报青玉案,自有平子愁关山。

形式: 古风

复用前韵遣怀呈鲁直唐公成季明略

泾水为渠食万口,一石论功泥数斗。

嗟泾独不似渭闲,安流赴海又西还。

天下楩楠尽隆栋,何如栎社不材间。

无能饱食犹天上,巧智忧劳缘利赏。

我无懋功突厥名,横身为国作长城。

又非石堡将军勍,带刀夺取紫袍荣。

世上此身愚莫比,雾縠翻惭汉童子。

壮心虽欲强自挽,凫足元悭续非喜。

君不见西京对策济时难,羞死王嫱马上弹。

时平鸟雀须食尔,鸿羽可用高难攀。

从今识路窘捷径,求我莫傍终南山。

形式: 古风

复用前韵赠祠部陈元舆

行乐曾闻戒迟暮,人生波上飞凫聚。

兰亭往事如过雨,山阴脩竹空千古。

陈侯挥翰少年时,三赋声名动人主。

可是高才弃绳矩,自然采绣非针缕。

五十天南把一麾,犹得无襦歌叔度。

邂逅西城筑冶墟,王官继日车连户。

自言春晚洞庭归,日落江南得佳句。

倾盖何妨许如故,执鞭况是平生慕。

但忧笔陈困攻坚,傥许寻盟解围去。

形式: 古风

复答唐公并呈鲁直成季明略

穷邦无以糊吾口,岁岁荒山收橡斗。

商歌白石不胜寒,非为荆州三往还。

天下无人知我意,得君相合一言间。

三书丞相何烦上,再见客卿宁用赏。

愿闻关中季布名,何得此声梁楚城。

论心四子谁许我,百金一诺兹为荣。

唐公才非今世士,不见圣人见君子。

我今正似逃虚空,闻人跫然已心喜。

君不见玉川月蚀诗律难,不独虾蟆遭骂弹。

凭陵百怪付公等,青天蜀道宁容攀。

它时邹湛名亦好,常在我知因岘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