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后山僧谦自牧游

为僧不游醯瓮鸡,游不名山沮泽龟。

见山无诗僧亦俗,诗不高古犹无诗。

吾谦年少钟老气,发根甫断拨云去。

归来笠雪两肩寒,已觉囊中有佳句。

一枝瘦杖万里心,策策尚欲穷幽寻。

湖光山绿上下竺,谷花溪月东西林。

我亦爱山行不得,把酒高歌壮行色。

为语春风九里松,题诗野客今头白。

形式: 古风

翻译

身为僧人不游醋坛鸡,游历不涉足名山沼泽。
见到山却无诗可吟,僧人也显得世俗;诗若无古风,便等同无诗。
我虽年轻却有老者之气概,刚剪去头发,意气昂扬地离去。
归来时肩扛斗笠,顶着雪花,已觉心中佳句涌现。
一枝瘦弱的手杖承载万里思绪,仍渴望深入探寻幽静之地。
湖光山色映照上下的灵隐寺,山谷花开溪月映东西两侧树林。
我也爱山,但行走不便,只能举杯高歌以壮行色。
告诉春风中的九里松,野客我已白头,却仍在题写诗篇。

注释

沮泽:沼泽。
无诗:没有灵感或佳作。
老气:成熟稳重的气息。
甫:刚刚。
拨云去:形容精神焕发。
笠雪:斗笠上的雪花。
佳句:好的诗句。
策策:行走的声音。
穷幽寻:深入探索幽深之处。
上下竺:指灵隐寺。
东西林:指寺庙周围的树林。
壮行色:增添出行的豪情。
九里松:象征长寿或春天的到来。
野客:野外的游客, 自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作品,名为《赠后山僧谦自牧游》。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山水之美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个人的隐逸情怀和文学创作的自信。

诗中“为僧不游醯瓮鸡,游不名山沮泽龟”两句,以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对僧人不随俗流、独立于世的生活态度的赞赏。接下来的“见山无诗僧亦俗,诗不高古犹无诗”则是说即便是面对美丽的山川,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雅的情怀,也只能停留在平庸的层次。

“吾谦年少钟老气,发根甫断拨云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轻,但已经具备了成熟老练的文风,笔下生花,文字如云雾般飘逸。

“归来笠雪两肩寒,已觉囊中有佳句。”则描写诗人在山间游历后归来的情景,虽然身处雪地,但心中已经酝酿出美好的诗句。

“一枝瘦杖万里心,策策尚欲穷幽寻。”这两句通过诗人手持瘦竹杖的形象,表达了对远方和未知世界的向往,以及不停探求的心志。

“湖光山绿上下竺,谷花溪月东西林。”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眼中的山水美景。

最后,“我亦爱山行不得,把酒高歌壮行色。为语春风九里松,题诗野客今头白”表达了诗人虽然不能常常外出游历,但仍旧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激情,并且在春天的景致中感受到生命的沧桑。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足,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337)

艾性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族子治鬼疾

瞠狞电目头蒙倛,两手握断青桃枝。

丹符落火六丁走,白昼破柱神雷飞。

何物尸虫作妖魅,敢上天庭聒天耳。

坐俘心腹三彭仇,生馘膏肓双孺子。

君不见大巫擒鬼先擒王,质蹻猥琐不足当。

请君为我祓不祥,疾驱威霆行鬼方,馀力熙河锄鬼章。

形式: 古风

赠福希范游

伽梨点破长萝绿,瓣香问信黄梅熟。

筇云笠雪霜色寒,法宇归来诗满腹。

春风破晓来打门,行矣庐山与天竺。

天空云远意未尽,却上天台恣游目。

吾闻天台石桥滑如竹,千僧万僧畏涉足。

请师了此一大事,一洗世间凡眼肉。

浮杯试罢海风高,归就梅花结吟屋。

形式: 古风

鹭答鸭

□勿生天地,营己合有私。

鱼虾性所嗜,丁独令尔肥。

□□赋我形,延颈正有需。

吾颈高可跂,吾休颈可飞。

吾喙长可啄,吾目光可窥。

是皆尔所短,胡乃责我为。

我亦号雪客,污我我有辞。

君不见秦亡其鹿共逐时,高材疾足先得之。

形式: 古风

秋村

稻黄雁入蔗境,水落鹭过屠门。

一片寒烟晚景,数声牧笛秋村。

形式: 六言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