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对月》由金代诗人周昂所作,通过对月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月的深情与思考。
首句“万里寥天月”,以辽阔无垠的天空为背景,描绘出一轮明月高悬,孤独而明亮,营造出一种空旷而静谧的氛围。接着,“相随不惮劳”一句,赋予月亮以生命,表达出诗人对月的亲近与依恋,即使路途遥远、劳顿重重,也愿意与之相伴。
“屡添华发满”和“曾傍黑山高”两句,通过岁月的流逝和地理的变换,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诗人或许在月下回忆过往,感慨时光易逝,白发生头,曾经攀登过高山,如今岁月已老。
“影动新琼杵,光含旧宝刀”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月光比作琼杵(玉杵)的轻盈与宝刀的锋利,既描绘了月光的柔和与明亮,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不屈。月光仿佛在轻轻摇曳,又似乎蕴含着过去的辉煌与荣耀。
最后,“常娥应见讶,独宿弊绨袍”一句,借用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表达了诗人对月的特殊情感。常娥看到这样的景象可能会感到惊讶,而诗人自己,则可能是在月光下独自沉思,穿着破旧的袍子,却依然坚守内心的世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月不仅是自然界的景物,更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承载着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种种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