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行

王师北伐何仓卒,六郡丁男亳州骨。

空见朝陵奉使回,群盗翻来旧京阙。

襄阳兵马天下雄,尚书兄弟才杰同。

偏裨入救嗟已晚,万国此恨何时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北伐行》由宋代诗人严羽所作,通过描绘北伐行动的仓促与失败,以及由此引发的群盗之乱和国家之恨,展现了深刻的历史反思与情感共鸣。

首句“王师北伐何仓卒”,开篇即以强烈的疑问语气,揭示了北伐行动的突然性和匆忙性,暗示了决策的草率与准备的不足。接着,“六郡丁男亳州骨”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无数年轻的生命在亳州这片土地上化为白骨,表达了对战争无辜牺牲者的深切同情。

“空见朝陵奉使回,群盗翻来旧京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北伐行动的失败及其带来的后果。朝陵的使者归来,意味着北伐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而旧京阙则遭受了群盗的侵扰,反映了战后社会秩序的混乱与动荡。

“襄阳兵马天下雄,尚书兄弟才杰同”两句,转向对襄阳兵马的赞美,以及对尚书兄弟才能的肯定,试图在一片悲凉中寻找一丝希望与力量的象征。然而,“偏裨入救嗟已晚,万国此恨何时终”两句,则将视角拉回现实,指出即使有勇猛的将士和杰出的将领,也无法挽回败局,国家的深重之痛何时才能终结,流露出对时局的无奈与哀叹。

整首诗通过对北伐行动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战后社会状况的描绘,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严羽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沉的情感,将历史的沉痛与个人的感慨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北伐行》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48)

严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论家、诗人。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生卒年不详,据其诗推知主要生活于理宗在位期间,至度宗即位时仍在世。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在家乡,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严参等8人,号“九严”。论诗推重汉魏盛唐、号召学古,所著《沧浪诗话》名重于世,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诗话第一人

  • 字:丹丘
  • 号:“三严”;又与严肃
  • 籍贯:邵武莒溪(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

相关古诗词

四方行

四方群盗苦未平,况闻中原多甲兵。

百年雠耻幸已雪,何意复失东西京。

呜呼机事难适至,成败君看岂天意。

战骨连营漫不归,空流烈士中宵泪。

形式: 古风

估客乐

荆州人,来贩谷。下江易,上江难。

船头鼓,波漫漫,长帆挽上五两竿。

形式: 古风

西山

西山青缥缈,深处有丹砂。

说道神仙客,邀予戏紫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送友归山效韦应物体

送君归山谷,觉我荷衣尘。

殷勤郡城别,衰泪欲沾巾。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