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平叔知几语,疑于易学通。
岁朝不相见,隔日问三公。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时期文学家、词人刘克庄的作品《杂咏一百首》中的第七十八首,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之情。"平叔知几语,疑于易学通",这里的“平叔”应该是指诗人朋友的字或号,"几语"意味着简短的交流或者书信,而"疑于易学通"则表明诗人对朋友是否精通易经(八卦、占卜之学)的怀疑或询问。整句话传达出一种希望得到朋友知识认证的渴望。
接下来的"岁朝不相见,隔日问三公",则描绘了一种因年节换代而未能相聚的情况,以及诗人在此期间对朋友安好的频繁询问。这里的“三公”可能是指古代官职中的高级官员,如太师、太傅、太保,或者更广义地指那些有权势的人物,通过他们来打听朋友的情况,反映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之情。
这两句诗语言简练,却蕴含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嬖与贤分国,贤疏嬖在旁。
未尝无乐克,其柰有臧仓。
面折公孙子,堂堂负直声。
安知上前议,那复有黄生。
墨子城无恙,公输械有穷。
要须能壁立,未可恃梯攻。
此老手中棒,轻轻也有瘢。
佛来与三十,某甲莫须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