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巩留别

决策归田岂世情,网罗从此脱馀生。

请君速治鸡黍具,待我同为沮溺耕。

秋社相从醵钱饮,日高时作叩门声。

茅庐但恐非君处,籍籍朝中望已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放弃世俗的追求回归田园,从此摆脱尘世的束缚。
请你赶紧准备好农家饭菜,等待我一同过着沮溺那样的农耕生活。
秋天社日我们凑钱一起饮酒,太阳高照时我会敲门拜访。
你的茅舍恐怕不是我向往的地方,你在朝廷中的名声已经如日中天。

注释

决策:选择。
归田:归隐田园。
岂:难道。
世情:世俗人情。
网罗:束缚。
脱馀生:摆脱余生的束缚。
鸡黍具:农家饭菜。
沮溺耕:像沮溺那样耕读生活。
秋社:秋季社日,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醵钱饮:凑钱饮酒。
日高:太阳高照。
叩门声:敲门声。
茅庐:简陋的草屋。
非君处:不是你居住的地方。
籍籍:名声显著。
朝中:朝廷。
望已倾:声望已极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王巩留别》,表达了诗人决定归隐田园的决心,对朋友王巩的挽留以幽默和自嘲的方式回应。首句“决策归田岂世情”表明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决定回归田园生活;“网罗从此脱馀生”则形象地表达摆脱官场束缚的轻松感。

接下来,“请君速治鸡黍具”邀请朋友准备农家饭菜,共享简朴生活,暗含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待我同为沮溺耕”引用典故,表示愿意与朋友一起过上像春秋时期隐士沮溺那样的躬耕生活。

“秋社相从醵钱饮”写到秋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诗人期待与朋友一起聚会畅饮,体现了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认同和对友情的深厚。最后一句“茅庐但恐非君处,籍籍朝中望已倾”,诗人担心自己的简陋居所不能匹配朋友的身份,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声望已经不如从前,流露出一种谦逊和自省的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留别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坚守,以及对自己在官场地位变化的微妙感慨。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王巩欲往徐州见子瞻以事不成行

河水南来绕郡城,银刀空复衒衙兵。

交情旧许鸡为具,客信那知鹊妄鸣。

为妇迟留应未怪,还家仓卒定何营。

不关秦女筝声怨,自趁招贤浚上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王巩游北禅

萧萧黄叶下城头,顿作野田风日秋。

粗有樽罍随处好,暂无敲扑便能幽。

人稀野鸟应同乐,水涸游鱼似欲愁。

客去知君欢未已,绕城携手更迟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王君北都偶成三首(其三)

禁籞封金殿,清河贯石门。

时平馀古木,兵散有空屯。

形胜山围阔,蕃宣海内尊。

川原不论顷,云梦可胜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次韵王君北都偶成三首(其一)

河转金堤近,天高魏阙新。

千夫奉儒将,百兽伏麒麟。

校猎沙场莫,谈兵玉帐春。

关南知不远,谁试问蕃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