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元夕观灯

鳌耸三神秀,巍巍凤阁前。

四时调玉烛,万斛吐金莲。

宝树祥光燄,璇穹璧月圆。

九重临黼扆,百辟侍琼筵。

桃熟来王母,云开拥列仙。

宸章飞琰翰,大乐奏钧天。

瑞气浮双观,欢声动八埏。

戏陈农社乐,诗颂帝京篇。

愿效封人祝,皇图亿万年。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皇帝在凤阁前观赏灯火的盛况,以及宫廷内外的祥和与欢乐氛围。诗人陈登以华丽的辞藻,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皇家的威严。

首句“鳌耸三神秀,巍巍凤阁前”,以“鳌”象征海中的神山,与“凤阁”相呼应,描绘出壮观的景象。接着,“四时调玉烛,万斛吐金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赞美了元宵节灯火辉煌、光彩夺目的景象,如同四季调和、万物繁荣的象征。

“宝树祥光焰,璇穹璧月圆”则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祥瑞气氛,宝树上光芒四射,天空中满月如璧,充满了吉祥与和谐。接下来,“九重临黼扆,百辟侍琼筵”描绘了皇帝亲临,群臣侍奉的场景,体现了皇家的权威与尊贵。

“桃熟来王母,云开拥列仙”两句,借用了神话传说,表达了对长寿与神仙的向往,同时也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最后,“宸章飞琰翰,大乐奏钧天”描述了皇帝御笔题字、音乐奏响天界的场景,展现了艺术与文化的高度。

“瑞气浮双观,欢声动八埏”则概括了整个节日的氛围,瑞气飘荡,欢声四起,从皇宫到民间,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戏陈农社乐,诗颂帝京篇”则提到民间也参与庆祝,通过表演和诗歌表达对盛世的歌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华丽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元宵节的盛况,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的祝愿。

收录诗词(27)

陈登(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应制赋白象

圣主临天位,仁恩被八荒。

明时呈异质,瑞气感瑶光。

贡献辞炎服,梯航入帝乡。

色连螭陛莹,清比玉麟祥。

汉室誇丹凤,周家诧白狼。

方今昭至德,远物自来王。

愿效封人祝,华夷永乐康。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送陈教谕廷杰还湖口

湓江敷教雨,京国重吹嘘。

共载词林笔,新成大典书。

赐金分内帑,置酒驻行车。

惆怅都门别,那堪迫岁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题淅津归棹巷

乡园何契阔,客路重绸缪。

暑雨三桥月,凉风孤馆秋。

离筵燕市酒,归棹淅津舟。

明到睢阳郡,题诗慰别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宇文岗还朔州

都门秋欲尽,雨雪已霏霏。

顾我同为客,怜君未授衣。

计程还朔漠,归思绕庭闱。

别去重回首,长空一雁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