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锦堂.己未元夕

绮縠团成,珠玑搦就,极目灯火楼台。

七子八仙三教,耍队相挨。

管箫笙簧相间斗,远如声韵碧霄来。

环千炬,宝栅绛纱,云球雾衮交加。

千里人笑乐,游妓合、脂尘香霭笼街。

尽道今宵节物,天与安排。

晚来风阵全收了,夜阑还放月儿些。

休辞醉,长愿每年时候,一样情怀。

形式: 词牌: 昼锦堂

翻译

华美的绸缎编织成团,珍珠宝贝精心打造,满眼望去是灯火辉煌的楼阁。
道教的七子八仙和佛教的三教人物,各种表演队伍紧密相连。
管乐器、箫、笙、簧交错演奏,声音悠扬,仿佛来自碧空之上。
环绕着上千火炬,宝栏红纱,云雾缭绕,景象壮观。
欢笑声、脂粉香气弥漫街头,人们都在庆祝今晚的节日。
都说今晚的景色是天公特意安排的。
夜晚的风渐渐停歇,深夜时分,月亮又开始露面。
不要推辞沉醉,但愿每年此时,都能有同样的心情。

注释

绮縠:华丽的绸缎。
珠玑:珍珠宝贝。
极目:放眼望去。
耍队:表演队伍。
管箫笙簧:各种吹奏乐器。
碧霄:青天。
环千炬:环绕上千火炬。
游妓:游走的妓女。
脂尘香霭:脂粉香气。
节物:节日景象。
风阵:大风阵。
夜阑:深夜。
醉:醉酒。
情怀: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元宵节(即春节)的夜晚景象,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和欢快的情绪。开篇“绮縠团成,珠玑搦就”写出了精美的灯笼被巧手制作而成,光彩夺目。紧接着,“极目灯火楼台”则将视线拉到远处,展示了整个城市在夜晚的灯火辉煌中熠熠生辉。

诗人通过“七子八仙三教,耍队相挨”一句,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节日场景,其中包括了道教、佛教和儒家信仰的元素,以及民间传说中的神仙人物。随后,“管箫笙簧相间斗”则指出了各种乐器的竞奏,声音远近交织,宛如天籁之音。

“环千炬,宝栅绛纱,云球雾衮交加”一句,通过对灯火和装饰的细致描写,再次强化了节日的繁华与梦幻色彩。诗人并未忘记普通人的快乐,“千里人笑乐,游妓合、脂尘香霭笼街”表达了人们在节日期间放松娱乐的情景。

“尽道今宵节物,天与安排”则表现出一种对命运和自然秩序的顺应与信任。末尾两句,“晚来风阵全收了,夜阑还放月儿些。休辞醉,长愿每年时候,一样情怀”则表达了一种节日结束时的惬意,以及对未来每个相同时间点保持同样情感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节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欢乐,也流露出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和传统文化深厚的情感。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柳梢青(其二)己未元夕

好把元宵。良辰美景,暮暮朝朝。

万盏华灯,一轮明月,燕管秦箫。何人帕坠鲛绡。

有玉凤、金鸾绣雕。目下欢娱,眼前烦恼,只在今宵。

形式: 词牌: 柳梢青

柳梢青(其一)

衬步花茵,穿帘柳絮,堆地榆钱。

乍暖仍寒,欲晴还雨,春事都圆。午窗睡起厌厌。

屋角外、初啼杜鹃。百种凄凉,几般烦恼,没个人怜。

形式: 词牌: 柳梢青

柳梢青(其二)

断续残虹,翩飞去鸟,别岸孤村。

傍水楼台,满城钟鼓,又是黄昏。悠悠岁月如奔。

正目断、边尘塞云。两鬓秋风,百年人事,无限消魂。

形式: 词牌: 柳梢青

柳梢青(其一)戊午十二月十五日安晚园和刘自昭

绿野平泉,古来人事,空里飞花。

月榭风亭,荷漪藓石,说郑公家。老梅傍水茶牙。

人那得、光阴似他。万种思量,百年倒断,付与残霞。

形式: 词牌: 柳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