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岸花著雨晚鲜鲜,老眼怕开真自怜。
树底鸣鸠来说法,会人意处有因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思。首句“岸花著雨晚鲜鲜”写的是岸边的花朵在细雨中显得格外鲜艳,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可视作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寓意着即使在暮年,也仍能保持着一份纯净和生机。
“老眼怕开真自怜”则流露出诗人的自怜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对自己的境遇有了一种深切的感受,既担心自己不能再像往昔那样欣赏到美好的事物,也有一份对生命脆弱性的悲悯。
接下来的“树底鸣鸠来说法”中,“来说法”的鸣鸠可能指的是佛教的经典或是某种哲理。诗人通过这种意象,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在智慧的情怀,这里的“说法”不仅可以理解为佛学上的教义,也可视作对人生真谛的一种探索和思考。
最后一句“会人意处有因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之间联系的深刻领悟。在这里,“因缘”指的是缘分或宿命,暗示着一切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关联,这也正是佛教中“缘起性空”的哲学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更透露出一份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情怀。
不详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枫叶芦花满钓船,水风清处碗琴眠。
觉来失却潇湘月,却问青山觅酒钱。
华馆相望接使星,长淮南北已休兵。
便须买酒催行乐,更觅何时是太平。
长堤一千一百里,榆荚杨花照眼明。
十载投荒真作梦,却凭乌几听莺鸣。
畴昔九死干典刑,谁言复过流光亭。
关河向人两鬓老,敢与杨柳论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