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生赴韶州戎幕三首(其一)

闽海三山下,韶州五岭南。

东风鹢首去,长路马蹄谙。

蛮井歌堪听,军门剑可谈。

丹砂真易得,吾欲解朝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的《送陈生赴韶州戎幕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前往遥远边疆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闽海三山下”,点明了友人出发地的位置,位于福建沿海,三山指的是福州、厦门、泉州等地,暗示了友人即将离开繁华的东南沿海地区,前往更为偏远的韶州。接着“韶州五岭南”则进一步强调了目的地的地理位置,韶州位于南岭以南,远离中原,意味着友人将面临更为艰苦的环境和挑战。

“东风鹢首去”一句,运用了“鹢首”的典故,鹢首是古代战船的前部装饰,常用来比喻船只或行舟之人。在这里,诗人以东风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友人乘风破浪,远航离去的场景。同时,“东风”也象征着希望与温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

“长路马蹄谙”则直接点明了友人此行的艰难与漫长,马蹄谙表示道路熟悉,但这里的“谙”字却蕴含了对旅途艰辛的感慨。诗人通过这一句,既展现了对友人旅途的关切,也流露出对未知旅程的担忧。

“蛮井歌堪听,军门剑可谈”两句,一方面描绘了友人即将面对的异域风情和军营生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坚韧不拔、勇敢面对困难精神的赞许。蛮井歌指当地民歌,军门剑则是军营中的武器,这两者看似矛盾,实则寓意着友人在新环境中既能欣赏异域文化,也能保持自己的本色与勇气。

最后,“丹砂真易得,吾欲解朝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追求自由与实现个人价值的期待。丹砂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珍贵的矿石,这里可能象征着友人追求的理想或事业。而“解朝簪”则是辞官归隐之意,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也有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友人坚韧品格的赞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064)

郑善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 字:继之
  • 号:少谷
  • 籍贯:福建闽县
  • 生卒年:1485—1523

相关古诗词

送陈生赴韶州戎幕三首(其二)

月下栖乌树,天边过雁群。

生涯随逆旅,幽独倍怜君。

百粤兹多难,今时未尚文。

南游得蛮府,愁杀郝参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送陈生赴韶州戎幕三首(其三)

已息河间辔,仍麾岭外旌。

艰危一命寄,牢落二毛生。

铜柱时存汉,乌蛮岁厉兵。

凭将攻守策,忼慨说花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读魏钰诗

魏钰新声出,篇篇有古风。

夜珠光照乘,天马势行空。

邑宰深相识,经生本自穷。

昆城依隐地,秪忆鹿皮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边将

十月黄沙动,阴山白雪高。

边兵凭剽杀,汉马辟雄豪。

王道须无外,天戈自有操。

莫令耕稼地,岁岁泣弓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