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张王行庙

烈士生不遇,栖栖为旅人。

英魂死不没,凛凛为明神。

明神受帝命,庙食福我民。

牲酒何足言,压抑姑少伸。

火旱千里赤,与人下雷雨。

洚水不反壑,谈笑出平土。

善人锡之福,奸伪亦击汝。

岂若世上人,吞声气如缕。

形式: 古风

翻译

烈士未能遇到明主,漂泊如同旅人。
英雄的灵魂永不消亡,威严如明神永存。
明神奉天命,庙宇祭祀赐福于百姓。
献祭的酒怎足以表达,暂且稍稍释放你的压抑。
大火干旱遍地赤红,你降下雷雨救众生。
洪水不再回填沟壑,你在谈笑间平定大地。
善良的人会得到你的福祉,邪恶者也会遭受你的惩罚。
哪比得上世间凡人,无声无息,气息微弱。

注释

烈士:指忠诚而未遇明主的英雄。
栖栖:形容不安定、漂泊的样子。
凛凛:威严的样子。
庙食:在庙中供奉以祭祀。
牲酒:祭祀用的牺牲和酒。
姑少伸:暂且稍作舒展。
洚水:泛滥的洪水。
壑:山谷。
奸伪:邪恶虚伪的人。
吞声气如缕:形容声音微弱,气息奄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过张王行庙》,表达了对英雄烈士的敬仰和对他们不幸遭遇的感慨。首句“烈士生不遇,栖栖为旅人”描绘了烈士生前的坎坷命运,如同漂泊的旅人,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和重用。接着,“英魂死不没,凛凛为明神”赞美烈士死后的精神不朽,成为人们心中的守护神。

“明神受帝命,庙食福我民”进一步强调烈士的神格化,他们接受天命,庇佑百姓。然而,“牲酒何足言,压抑姑少伸”表达对烈士未能在生前得到公正对待的遗憾,认为祭祀的供品不足以表达人们的敬意,应该更多地释放他们的精神力量。

后两句“火旱千里赤,与人下雷雨。洚水不反壑,谈笑出平土”运用象征手法,说烈士的力量能驱散自然灾害,显示出他们的威猛和无所不能。最后,“善人锡之福,奸伪亦击汝”表明无论是善良的人还是邪恶的人都会受到烈士的影响,而“岂若世上人,吞声气如缕”则揭示出世人的无奈和对烈士境遇的同情,感叹他们生前的无声抗争。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是对烈士的崇敬,也是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展现了陆游鲜明的历史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过邻家

老病在臂踝,终日不喜动。

溪云忽过前,袖手以目送。

今晨光景佳,霁色入鸟哢。

驾言出柴荆,暂作湖山梦。

东村望鹤巢,西阜过獾峒。

父老意欣然,为我拨春瓮。

岂惟浇舌燥,亦用软脚痛。

形骸去绳检,谈笑得少纵。

吴蚕初上簇,陂稻亦已种。

端五数日间,更约同解粽。

形式: 古风

过邻家

初寒偏著苦吟身,情话时时过近邻。

嘉穟连云无水旱,齐民转壑自酸辛。

室庐封鐍多逋户,市邑萧条少醉人。

甑未生尘羹有糁,吾曹切勿怨常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过放生池追怀江公民表谏议池盖公所创也

钓台先生谏大夫,建中初元起江湖。

是是非非玉座侧,身可死徙志不渝。

烟汀月岛二十载,白发短䑧藏菰蒲。

晚蒙湔洗得一障,上奏犹自称粗疏。

此公造处直奇特,竺乾先生分半席。

九州看如掌中果,天不遣为吁可惜。

径归敛手筑陂池,也活龟鱼论万亿。

骨冷桐山唤不闻,停车怅望春波碧。

形式: 古风

过林黄中食柑子有感学宛陵先生体

博士得黄柑,甚爱不忍擘。

持献太夫人,远附海上舶。

故山饶氛雾,可使酒杯窄。

岂无荔枝好,餍饫恐不摘。

相去三千里,无异娱旁侧。

乃知母子意,更远未尝隔。

我昨往见君,从容弄书册。

药分腊剂香,茶泛春芽白。

主意顾未厌,筐筥自搜索。

敢谓甘旨馀,亦及此下客。

霜包才三四,气可压千百。

重是慈孝物,不敢吐其核。

甘寒虽绕齿,悲感已横臆。

半生无欢娱,初不为湮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