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步池上

藤杖徐穿竹径凉,地宽那更水云乡。

山明屋背髻鬟耸,蝉奏树头丝吹长。

蓑笠钓船家自有,轩裳朝路梦俱忘。

英雄本志今朝得,十亩香荷著醉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手握藤杖慢慢走过清凉的竹林小径,这里土地宽广仿佛水云间的仙境。
山色明亮,屋后的山脊像女子的发髻高耸,蝉鸣声在树梢间悠长回荡。
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夫自有他们的生活乐趣,官场的荣华富贵已忘在脑后。
今日英雄实现了心中的志向,十亩荷花田里沉醉于美酒之中。

注释

藤杖:竹制的手杖。
水云乡:形容环境如水边云雾缭绕的仙境。
山明:山色鲜明。
屋背髻鬟耸:形容屋后山脊起伏的样子像女子的发髻。
蓑笠:蓑衣和斗笠,渔夫的装扮。
轩裳:官服,指仕途或官场。
香荷:香气四溢的荷花。
醉狂:沉醉其中,忘我狂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傍晚时分,手持藤杖漫步于池塘边的宁静景象。开篇“藤杖徐穿竹径凉”即设定了清凉的氛围,藤杖是行走山林中常用的辅助工具,同时也是文人墨客喜欢的随身之物,通过“徐穿竹径”,诗人传达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接着“地宽那更水云乡”表明了一个开阔而又迷离的自然环境,水面与天空相接,仿佛进入了一片仙境。

中间两句“山明屋背髻鬟耸,蝉奏树头丝吹长”,描绘了诗人居所的幽静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山清水秀之地,房屋隐于其间,甚至连屋顶上的草木也显得异常繁茂;而蝉鸣则是夏日常见的声音,它在树梢上跳动,发出悠长的鸣叫声。

下两句“蓑笠钓船家自有,轩裳朝路梦俱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隐逸生活的意境。蓑笠是古代用草编制的帽子,用以遮阳避雨,而“钓船”则是指悠闲地在水上钓鱼,表明诗人已将世俗的一切烦恼抛诸脑后;“轩裳朝路梦俱忘”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于往日的繁华生活已经毫无留恋,一切如同过眼云烟。

最后两句“英雄本志今朝得,十亩香荷著醉狂”,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和理想生活的决心。“英雄”在此并非指军事上的勇猛,而是形容诗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与坚持;“本志今朝得”说明他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接着“十亩香荷著醉狂”,通过对荷花之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获得的快乐,以及对于生活的热爱。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风光,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理想生活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梦觉(其二)

二十年前事,浑如梦觉时。

漫行荒路径,难认旧亭基。

尚记因逃暑,曾来学赋诗。

如今无可好,植杖欲耘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梦觉(其一)

梦觉西窗晓,听风过曲廊。

好诗非易辨,閒坐尽无妨。

人静鸟乌喜,雨来花草香。

寸心经患难,况复近秋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清夏堂

去岁临池未盖堂,暑天来看巳多凉。

穿花鹭立青为伞,放棹人眠锦作床。

今夏好风帘影动,良宵閒坐月华香。

低头笑向阑干说,有汝诗中味更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清晖阁在柳洲寺旧址二首(其二)

幽寺知何处,风钟送远撞。

孤花明几席,阴树惜轩窗。

唤渡轻舟竞,窥人白鸟双。

寸心方自适,肯易利荣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