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有白石曰卞山脚石上多名公题识

隐隐来岗续,沈沈土脉萦。

一峰庭下立,十里地中行。

石脚犹依佛,山腰恰近城。

摩挲嗟岁月,风雨几题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山势若隐若现,连绵起伏的土脉缠绕。
一座山峰矗立在庭院中,延伸十里的山路深入地下。
山石根基仿佛仍依托着佛像,山腰恰好靠近城市。
抚摸山体感叹岁月流转,风雨侵蚀了多少次它的名字。

注释

隐隐:若隐若现。
岗续:山势连绵。
沈沈:深沉、厚重。
萦:缠绕。
一峰:一座山峰。
庭下:庭院中。
地中行:深入地下。
石脚:山石根基。
佛:可能指佛塔或佛像。
山腰:山体中部。
摩挲:抚摸。
嗟:感叹。
风雨:自然界的风雨。
题名:刻上名字,此处指历史痕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天宁寺中一块名为卞山脚石的独特景致。诗人袁说友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白石的神秘与历史感。"隐隐来岗续,沈沈土脉萦",暗示了石头来历不凡,似乎与山岗和深厚的土地相连。接下来的"一峰庭下立,十里地中行",形象地描述了白石在庭院中的孤傲挺立,以及它延伸入地的深远景象。

"石脚犹依佛,山腰恰近城",进一步揭示了白石的宗教意义,它仿佛依傍着佛像,又恰好位于城市边缘,显得既庄重又亲近人间。最后两句"摩挲嗟岁月,风雨几题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历史沉淀的感慨,石头上刻满了历任题识,见证了风雨洗礼下的沧桑变迁。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通过对白石的描绘,寓含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深思考。

收录诗词(628)

袁说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文帝议以贾谊任公卿绛灌冯敬等害之乃毁谊曰洛阳年少擅权于是天子疏之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诸老谗言入,长沙远地留。

一闻天子议,众嫉少年谋。

自堕奸谀术,谁宽痛哭忧。

至今言绛灌,犹为孔门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文帝登虎圈问尉禽兽簿不能对虎圈啬夫对甚悉上拜啬夫为上林令张释之曰今以口辨超迁恐天下争口辨无实遂不拜

辨舌机锋锐,言簧巧意倾。

一闻贤者议,众鄙啬夫名。

利口宜深戒,违颜愿力争。

须知玄默化,帝已久躬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斗茶

截玉誇私斗,烹泉测嫩汤。

稍堪肤寸舌,一洗苋藜肠。

千枕消魔障,春芽敌剑铓。

年年较新品,身老玉瓯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日华书自通州来言其同僚多唱酬

题舆赢得锦囊归,酬唱西昆事可追。

久不陪君三日语,政须咽子百篇诗。

宁甘咄咄痴儿事,稍愧纷纷俗吏为。

我亦湖山多暇日,秋蝉时解噪寒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