龛山凯歌(其三)

红油画戟碧山坳,金镞无光入土消。

冷雨凄风秋几度,定谁拾得话今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冷峻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红油画戟碧山坳",以鲜艳的色彩和静谧的山景形成对比,暗示着过往战争的痕迹,红色的戟(古代兵器)静静地遗留在山腰的隐蔽处。"金镞无光入土消"进一步强调了岁月的侵蚀,曾经熠熠生辉的箭头如今黯淡无光,深深埋入泥土中,象征着战争的消逝。

"冷雨凄风秋几度",诗人通过秋日的风雨,渲染出一种凄凉与哀伤的氛围,暗示着时光荏苒,季节更迭,不知有多少个秋天过去了。最后,"定谁拾得话今朝"以疑问收尾,引发读者思考: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又有谁能忆起这些尘封的历史,将这些故事传承下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遗迹,融入了时光流转的感慨,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沧桑之美。徐渭作为明朝的杰出画家兼诗人,他的作品往往情感深沉,这首《龛山凯歌》第三首便是如此。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龛山凯歌六首(其三)

七尺龙蟠皂线绦,倭儿刀挂汉儿腰。

向谁手内亲捎得,百遍冲锋滚海蛟。

形式: 七言绝句

龛山凯歌(其四)

无首有身秪自猜,左啼魂魄右啼骸。

冯将老译传番语,此地他生敢再来。

形式: 七言绝句

龛山凯歌(其五)

旗裹金疮碎朔风,军中吮卒有吴公。

更教厮养眠营灶,自向霜槽喂铁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龛山凯歌六首(其六)

夷女愁妖身画丹,夫行亲授不缝衫。

今朝死向中华地,犹上阿苏望海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