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不归颂(其二)

苦节劳形守法威,幸逢知识决玄微。

慧灯初照昏衢朗,唯报自亲二不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翻译

坚守节操辛劳身心以维护法律尊严,有幸遇到知己揭示深奥微妙的道理。
智慧之光最初照亮了迷茫的道路,只遗憾无法报答父母而选择不归之路。

注释

苦节:坚守节操,忍受艰辛。
劳形:身心劳累。
守法威:维护法律的权威。
幸逢:幸运地遇到。
知识:有智慧的人,知己。
决玄微:阐明深奥细微的道理。
慧灯:智慧的光芒,比喻启智之光。
初照:刚开始照亮。
昏衢:昏暗的道路,比喻迷茫的境地。
朗:变得明亮。
唯报:只能报答。
自亲:自己的亲人,这里特指父母。
二不归:选择了不能回家的路,比喻因某种原因不能回归家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自在的作品,名为《三个不归颂(其二)》。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意,通过对“苦节劳形守法威”和“幸逢知识决玄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过程中的自我磨砺和对道德智慧的追求。其中,“苦节劳形”显示出一种严于律己、不畏艰难的情操,而“守法威”则体现了一种坚持原则、不为外界所动摇的决心。

“幸逢知识决玄微”一句,意味着诗人在修行中遇到了导师或是某种启迪,使其对宇宙万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洞察。这里的“知识”指的是对宇宙真理的领悟,而“决玄微”则是解决了那些看似神秘而又细微的问题。

接下来的“慧灯初照昏衢朗,唯报自亲二不归”,则描绘了一种心灵觉醒的情景。“慧灯”象征着智慧的光芒,“初照”意味着这种智慧开始发挥作用,而“昏衢朗”则是环境或心境由暗转明的变化。最后,“唯报自亲二不归”,这里的“二不归”可能指的是两种境界,即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诗人表达了对这两个层面的超然与不再回返。

整首诗通过对修行过程和智慧觉醒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追求更高境界、脱离世俗羁绊的情怀。

收录诗词(4)

自在(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李。早岁投径山出家。受戒后,乃往诸方参学,终嗣马祖道一。好隐栖山谷,常住伏牛山,世称伏牛和尚。曾至龙门、王屋、嵩山寻访古迹,与丹霞天然为莫逆交。作《三伤歌》,劝诫世人,宣扬禅旨,盛传当世。后卒于随州开元寺

  • 籍贯:湖州吴兴
  • 生卒年:741—821

相关古诗词

三个不归颂(其三)

峭壁幽岩往复希,片云孤月每相依。

经行宴坐闲无事,乐道逍遥三不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放少师行脚时颂

放汝南行入大津,碧潭深处养金鳞。

等闲莫与凡鱼伴,直透龙门便出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西施石诗

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

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西施

云霞出没群峰外,鸥鸟浮沈一水间。

一自越兵齐振地,梦魂不到虎丘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