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荣州境

一起一伏黄茅冈,崔嵬破丘狐兔藏。

炯炯寒日清无光,单单终日行羊肠。

村落聚看如惊獐,亦有银钗伏短墙。

黄旗翻翻鼓其镗,画角呜咽吹斜阳。

长筒汲井熬雪霜,辘轳咿哑官道傍。

渺然孤城天一方,传者或云古夜郎。

其民简朴士甚良,千里郁为诗书乡。

闭閤扫地焚清香,老人处处是道场。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起伏的黄茅冈上,高大的山丘狐狸兔子躲藏。
寒冷的日头明亮却无光,孤单行人整天走在曲折的小路。
村庄聚集如同受惊的獐子,也有女子藏在矮墙后梳妆打扮。
飘扬的黄旗敲击战鼓声震响,号角在夕阳下发出哀鸣。
人们长筒打井水,忍受着冰雪的寒冷,辘轳声在官道旁回荡。
遥远的孤城仿佛天边的一方,传说这里曾是古老的夜郎国。
这里的人民质朴,士人优秀,千里之地都弥漫着书香。
关门扫地燃香,处处老人都像修行的道场。

注释

崔嵬:形容山势高大。
狐兔:比喻隐藏的敌人或不安定的因素。
炯炯:形容目光明亮。
羊肠:形容曲折的小路。
惊獐:比喻受惊的人群。
银钗:古代妇女的首饰,此处可能指女子。
黄旗:古代军队的标志。
鼓其镗:形容战鼓声。
画角:古代军中的乐器。
渺然:形容遥远或孤独。
夜郎:古代西南部的一个小国。
简朴:生活简单朴素。
士甚良:士人品质优良。
诗书乡:重视文化和教育的地方。
道场:修行或学习的场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进入荣州境内所见的景象。首句“一起一伏黄茅冈”展现了地形的起伏,紧接着“崔嵬破丘狐兔藏”暗示了环境的荒凉与生机勃勃的自然生态。诗人以“炯炯寒日清无光,单单终日行羊肠”形容道路狭窄且气候寒冷,行走艰难。

“村落聚看如惊獐”运用比喻,写出了村民们看到陌生人时的惊讶,而“亦有银钗伏短墙”则暗示了村妇们的日常生活。接下来,“黄旗翻翻鼓其镗,画角呜咽吹斜阳”描绘了军旗飘扬和号角声在夕阳下回荡的场景,可能暗示着边防的存在。

“长筒汲井熬雪霜,辘轳咿哑官道傍”描绘了村民们辛苦劳作的情景,而“渺然孤城天一方”则强调了荣州的偏远与孤独。诗人提到“传者或云古夜郎”,提及了这个地方的历史渊源,接着称赞当地民风淳朴,学识之士众多,被誉为诗书之乡。

最后两句“闭閤扫地焚清香,老人处处是道场”则传达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仿佛每个老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修行,体现了荣州人民的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荣州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人文气息。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入夏多雨虽止复作六月甲寅始大晴

兼旬大雨无昼夜,积潦深虞败吾稼。

岂惟一饱堕渺茫,直恐下湿侵腰胯。

南风忽从木末来,新月徘徊出云罅。

州家出符县家喜,泄水渐空梁可架。

放翁亦复扶病起,旋筑颓墙补茆舍。

便合观身作老禅,安心稳坐今年夏。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入梅

今年入梅日,云脚垂到地。

芬香小麦麨,展转北窗睡。

甲夜闻雨声,起拜造物赐。

三登于此卜,一饱可坐致。

语儿高尔囷,戒妇丰尔馈。

击壤歌太平,门无督租吏。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入瞿唐登白帝庙

晓入大溪口,是为瞿唐门。

长江从蜀来,日夜东南奔。

两山对崔嵬,势如塞乾坤。

峭壁空仰视,欲上不可扪。

禹功何巍巍,尚睹镌凿痕。

天不生斯人,人皆化鱼鼋。

于时仲冬月,水各归其源。

滟滪屹中流,百尺呈孤根。

参差层颠屋,邦人祀公孙。

力战死社稷,宜享庙猊尊。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我欲伐巨石,作碑累千言。

上陈跃马壮,下斥乘骡昏。

虽惭豪伟词,尚慰雄杰魂。

君王昔玉食,何至歆鸡豚。

愿言采芳兰,舞歌荐清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八月二十三夜梦中作

道士上天鹤一只,老僧住庵云半间。

去来尽向无心得,痴黠相除到处闲。

江山千里互明晦,鱼鸟十年相往还。

高岩缥缈人不到,醉中为子题其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