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辄复和谢

岚薰瘴染却敷腴,笑饮贪泉独继吴。

未欲连车收薏苡,肯教沉网取珊瑚。

不知庾岭三年别,收得曹溪一滴无。

但指庭前双柏石,要予临老识方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山岚雾气熏染却显得丰饶肥沃,笑着在贪婪之泉旁独自品味吴地美酒。
并未打算用车辆成群地搜罗薏苡这种作物,怎肯轻易让渔网捞取珊瑚般珍贵的东西。
未曾想在这庾岭分别已三年,如今连曹溪的一滴圣水都未能留存。
只能指着庭院前那两株柏石,希望在垂暮之年还能忆起那方壶仙境。

注释

岚:山上的雾气。
薰:熏染。
瘴:热带湿热地区的有毒气体。
敷腴:丰饶肥沃。
笑饮:笑着喝。
贪泉:传说中能使人丧失廉洁的泉水。
吴:古国吴地,这里代指美酒。
连车收薏苡:用车辆大批量收集薏苡。
沉网取珊瑚:比喻轻易获取珍贵物品。
庾岭:古代地名,位于广东和江西交界处。
三年别:分别了三年。
曹溪:广东韶关的河流,佛教禅宗六祖慧能曾在此说法。
一滴无:一滴也没有留存。
但指:只是指着。
双柏石:两株柏树。
临老:临近晚年。
识:回忆。
方壶:道教中的仙山,象征仙境。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想象,表达了自己对朋友之间情谊深厚以及生活态度的寄托。

开篇“岚薰瘴染却敷腴,笑饮贪泉独继吴”,诗人以壮丽的山水画面展现眼前的景色,既有高远的山峰,也有清澈的泉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无比的享受与赞叹。

接下来的“未欲连车收薏苡,肯教沉网取珊瑚”,则是诗人通过对农耕和渔猎生活的想象,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自在悠然的情怀。这里的“连车”、“沉网”都是比喻手段,用来形容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

“不知庾岭三年别,收得曹溪一滴无”,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这里的“庾岭”、“曹溪”都是地名,用来象征久别重逢后的珍贵。

最后,“但指庭前双柏石,要予临老识方壶”,诗人通过对庭院中双柏的描写,以及对“方壶”的期待,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朋友和生活态度的深刻理解与珍惜。这里的“双柏石”象征着坚贞不渝,“方壶”则是比喻诗人希望能够在平静的环境中安享晚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情谊、生活态度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秦少游韵赠姚安世

帝城如海欲寻难,肯舍渔舟到杏坛。

剥啄扣君容膝户,巍峨笑我切云冠。

问羊独怪初平在,牧豕应同德曜看。

肯把《参同》较同异,小窗相对为研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丹元姚先生韵二首(其一)

浮生知几何,仅熟一釜羹。

那于俯仰间,用此委曲情。

自怜无他肠,偶亦得此生。

悬知当去客,中有不亡存。

但恐宿缘重,每为习气昏。

似闻梅子真,近在吴市门。

未能肩拍洪,但欲目击温。

不敢叩门呼,恐作踰垣奔。

且令绍介先,徐以方便论。

形式: 古风

次丹元姚先生韵二首(其二)

不学刘更生,黄金铸上方。

不学房次律,身事问颍阳。

王烈亦何人,叔夜未可量。

独见神山开,遽餐石髓香。

至道尚听莹,粗才终蹶张。

先生喜而笑,幅巾登我堂。

苦誓指黄壤,要言刻青琅。

蓬莱在何许,弱水空相望。

且当从嵇、阮,聊复数山、王。

达人友四海,曲士守一疆。

慎勿使形谍,儿童惊夜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韵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三首(其一)

省事天公厌两回,新年春日并相催。

殷勤更下山阴雪,要与梅花作伴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