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呈彦博并帖审知

忆昔少陵身在蜀,遇春曾忆两京梅。

我今久隔乡关念,病后徒惊节物催。

不见过门长者辙,可怜到手故人杯。

长亭与想东征路,柳色青青拂面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回忆往昔杜甫在蜀地,春天时节想起两京的梅花。
如今我长久远离故乡,病后更觉时光匆匆催人老。
未曾再见到门前长辈的车辙,可惜再也握不住朋友的酒杯。
遥想那长亭边,仿佛能看见东征的道路,柳色青青拂过脸颊。

注释

忆昔:回忆。
少陵:指杜甫,因其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又号少陵野老。
身在蜀:在蜀地。
遇春:遇到春天。
两京:长安和洛阳,古代中国的两个重要都城。
梅: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
久隔:长久分离。
乡关:故乡。
病后:病愈之后。
徒惊:空自惊讶。
节物:季节变换的景物。
不见:未见。
过门长者辙:门前长辈的车辙,表示来访者。
故人杯:朋友的酒杯,代表友情。
长亭:古代送别之地。
东征路:向东征战的道路。
柳色:春天的柳树颜色。
拂面来:迎面而来。

鉴赏

这首宋诗《立春日呈彦博并帖审知》是赵蕃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首句“忆昔少陵身在蜀”以杜甫在蜀地的往事起兴,暗示自己身处异地的思乡之情。次句“遇春曾忆两京梅”进一步点明季节,借梅花引出对往昔京城生活的回忆。

“我今久隔乡关念”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长久离家的思乡之苦。“病后徒惊节物催”则通过自身的疾病感受时光流逝,更添愁绪。接下来,“不见过门长者辙”描绘了没有长辈来访的孤独,而“可怜到手故人杯”则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酒杯虽在,却无人共饮。

最后两句“长亭与想东征路,柳色青青拂面来”以景结情,想象自己站在长亭遥望东征之路,眼前柳色青青,仿佛能感受到故乡的气息扑面而来,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又亲切的意境,寄托了诗人无尽的乡愁。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展现了赵蕃深厚的思乡之情。

收录诗词(3728)

赵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 字:昌父
  • 号:章泉
  • 籍贯:郑州
  • 生卒年:1143年~1229年

相关古诗词

立春日邂逅周文显于子畅兄许饮酒论文欢有馀也成二首(其二)

吾友南昌尉,典刑诸父风。

元龙豪气在,东野古心同。

置酒能招我,论文更许公。

相从真益者,那复叹途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立春日邂逅周文显于子畅兄许饮酒论文欢有馀也成二首(其一)

文字追秦汉,箪瓢保贱贫。

延英空侧席,下里老斯人。

倾盖宁嗟晚,推门莫厌频。

罢谈刍狗用,且看土牛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立春前三日雪明日犹未已诗简子进彦博昆仲示成父四首(其四)

待伴先春至,差明积夜初。

空庭戒无扫,冻笔屡成嘘。

溪远应回棹,窗明好读书。

惠连临此际,题赋复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立春前三日雪明日犹未已诗简子进彦博昆仲示成父四首(其三)

衾冷方高卧,窗明误揽衣。

问梅穿破履,借米启柴扉。

晓日犹藏密,和风盍解围。

冬春俱正令,宁复病年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