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七首(其十七)

指天指地,无处回避。瞿云瞿昙,讨甚巴鼻。

形式: 偈颂 押[寘]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师观所作的《颂古十七首》中的第十七首。诗中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无法逃避的境况和对某种问题的直接追问。"指天指地,无处回避"描绘出一种无所遁形的境地,仿佛无论向天地间何处寻求答案,都找不到逃避的空间。"瞿云瞿昙,讨甚巴鼻"则运用了口语化的表达,"瞿云"和"瞿昙"可能是僧人的名字或象征,"讨甚巴鼻"则像是在质问或寻找某个具体的东西或答案,但又显得诙谐而带有禅意,暗示着真理可能隐藏在日常的不解之处。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哲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导读者思考存在的意义和寻求解答的过程,具有禅宗诗歌的特点,即以平常心对待不平常的事,以直指人心的方式表达深邃的禅意。

收录诗词(151)

释师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三十三首(其三十二)

驴放三千,马放八百。透过重关,未为英杰。

形式: 偈颂

颂古三十三首(其三十一)

牛过窗棂,错为安名。大唐国里,不见一人。

形式: 偈颂

颂古三十三首(其二十四)

香严上树,住住住住。拟问如何,葛藤露布。

形式: 偈颂 押[遇]韵

颂古三十三首(其二十一)

拈得便用,胡麻厮缴。冷地看来,知恩者少。

形式: 偈颂 押[筱]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