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慧山翠麓亭

谛看轩轩面翠微,暂来登此已忘机。

地连佛寺楼台古,泉落山田稻蟹肥。

晓径忽穿清气入,夜船多载白云归。

世人谁识红尘外,终老功名未拂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仔细观察这青翠的山峦,暂时来到这里已忘却世俗心机。
此地与古老的佛寺相连,楼阁台榭,山泉灌溉着肥沃的农田,稻谷丰美,螃蟹鲜美。
清晨的小路忽然带来清新的气息,夜晚的船只常常满载白云归来。
在红尘俗世中,又有谁能真正理解超脱之外的生活?我将在此终老,不为功名而拂去衣袖。

注释

轩轩:形容山势高峻或景色秀美。
翠微:青翠的山色。
忘机:忘却世俗机心,指超脱尘世。
佛寺:佛教寺庙。
稻蟹肥:稻谷丰收,螃蟹肥美。
清气:清新之气。
拂衣:拂袖而去,表示放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山中景象。"谛看轩轩面翠微,暂来登此已忘机"中的"面翠微"形容山色苍翠,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诗人在赞美这片翠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仿佛一登临此亭,便能暂时抛弃尘世的烦恼。

接下来的"地连佛寺楼台古,泉落山田稻蟹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之地的古老与自然。佛寺的存在让人联想到一片宁静而神圣的氛围,而"泉落"和"稻蟹"则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丰饶。

"晓径忽穿清气入,夜船多载白云归"中,诗人细腻地捕捉了晨昏两时分的景象。"清气"不仅指空气之清新,也暗示着心灵上的澄明;而夜船载云归,则是对自由与超脱尘世羁绊的一种向往。

最后,"世人谁识红尘外,终老功名未拂衣"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然和超越。"红尘"指的是喧嚣繁华的世间,而诗人却在山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即便是到了晚年,也无需为功名所累。

整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向往,以及对于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声。

收录诗词(8)

丁宝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永叔新晴独过东山

芳辰百五前,选胜到林泉。

万树绿初染,群花红未然。

阴岩犹贮雪,暖谷自生烟。

妇汲溪头水,人耕草际田。

日中林影直,风静鸟声圆。

健令多情甚,寻春最占先。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次韵十五日菊(其二)

寒芳开晚独堪嘉,开日仍逢小雨斜。

秋尽亭台凋木叶,月圆时节伴蓂花。

幽香不入登高会,清赏终存好事家。

黄蕊绿茎如旧岁,人心徒有后时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田母拒金图

噫嘘嚱,人奔奔,皆为名利之所役,贤反愚兮明反昏。

夜却金兮尚高洁,择一钱兮义同颉。

莱芜甑中尘扑飞,悬鱼老子肝似铁。

四公皦皦何不墨,图中但见齐田稷。

蠹吏亏纲勿足誇,特貌慈闱耀贞德。

奉君本欲娱亲喜,阿母怒兮惊且愧。

若使当年一纳间,那得芳名播青史。

主圣亲贤臣涤衷,公金赐妪恩爱隆。

非独舍之罪不诛,昭昭淳化扬仁风。

我披此传重踟蹰,岂独田卿贪若斯。

谓语今人知不知,偷安苟富诚何如。

老万翁,志不渝,费千金,畜此图。

此图传后世,后世重义轻金与。

形式: 古风

无闷

风急还收,云冻又开,海阔无人剪水。

算六出工夫,怎教容易。刚被郢歌楚舞。

镇独向,尊前夸轻细。

想谢庭诗咏,梁园赋赏,未成欢计。天意。是则是。

便下得控持,柳梢梅蕊。又争奈、看看渐回春意。

好趁东君未觉,预先把、园林都装缀。

看是处,玉树琼枝,胜却万红千翠。

形式: 词牌: 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