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明代诗人罗钦顺所作,名为《午日白岩司马招饮于天界寺席上次宁庵宗伯韵》。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首联“高云阁雨试朝晴,宝地清凉即化城”,以“高云”、“阁雨”、“朝晴”、“宝地”、“清凉”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氛围。阁雨之后的朝晴,仿佛是大自然的一次洗礼,使得宝地更加清凉宜人,如同人间仙境一般。
颔联“江不择流看欱纳,鸟犹求友听嘤鸣”,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江水与飞鸟赋予了情感与生命。江水不择细流,容纳百川,象征着包容与接纳;飞鸟寻求伴侣,相互鸣叫,寓意着友情与和谐。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生动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和谐共生、包容并蓄社会风气的向往。
颈联“衣冠已尽东南美,歌舞兼容雅俗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的“衣冠”指代文人士大夫,“东南美”则暗喻江南地区的文化繁荣。诗人感慨于文人士大夫的风华已逝,但江南的文化却依然兼容并蓄,既有高雅的文人雅集,也有通俗的民间歌舞,展现出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尾联“聊把闲情付游衍,永持忠赤赞升平”,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闲适的生活情趣,来赞颂国家的太平盛世。诗人以“游衍”(游历、游玩)寄托个人的情感与理想,希望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人们能够享受生活,保持忠诚与赤诚之心,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和谐、文化包容以及国家太平的深深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