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修睦在山中东林寺的游历与感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禅意之深。
首联“二林乘兴往,几日见归程”,开篇即展现出诗人兴致勃勃地前往东林寺的情景,同时也预示着旅程的短暂与归途的未知。
颔联“有翼便飞去,何劳更此生”,以鸟喻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认为生命不应被束缚,应如鸟儿般自由飞翔。
颈联“川长云迤逦,溪静月分明”,描绘了山水间的宁静与和谐,云随水流,月映溪面,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自然画卷。
尾联“是院水皆到,无窗书不盈”,则展现了寺庙内水的流动与书籍的丰富,暗示了知识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内心的充实与满足。
中间部分“支颐柽栉稳,远梦石床平”、“登楼双眼饱,倚桧片心清”、“夜永莲花漏,殿高神运名”、“参空寒峤色,压雨古松声”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受,以及对禅宗思想的领悟与追求。
最后,“早晚携瓶入,孤吟猿鸟情”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再次探访东林寺的期待,以及与自然、与心灵对话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其内心世界的平静与对禅宗哲学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