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道中

归途值冬晴,游子载心喜。

我从禹航来,到此二百里。

悬冰界丛山,落叶胶流水。

斯时北风号,寒色冱城市。

通衢藏峻岭,路险非尺咫。

涉涧蹑巉岩,冲寒汗流体。

曾闻行路难,岂料难如此。

伊予本性懒,卧雪门不启。

昔逸今太劳,损益悟深理。

心平石亦平,崎岖视如砥。

浮生复何为,岁暮行不已。

落日滞前村,倏见同云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潘世镛在昌化道中的旅行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

首句“归途值冬晴,游子载心喜”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与心情,冬日晴朗的天气让远行的旅人感到愉悦。接着,“我从禹航来,到此二百里”,简述了行程的距离,引出接下来对沿途景致的描绘。

“悬冰界丛山,落叶胶流水”两句,以“悬冰”和“落叶”勾勒出冬日山间的景象,冰挂于山间,落叶覆盖溪流,画面静谧而富有诗意。“北风号,寒色冱城市”则进一步渲染了冬日的寒冷氛围,北风呼啸,城市被寒气笼罩。

“通衢藏峻岭,路险非尺咫”描述了道路的艰险,即便是宽阔的大道也隐藏着高耸的山岭,道路险峻,难以丈量。“涉涧蹑巉岩,冲寒汗流体”则具体描绘了过涧攀岩的艰难过程,即使在寒冷中,汗水也湿透了衣体。

“曾闻行路难,岂料难如此”表达了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原本听说行路不易,却没想到会如此艰难。“伊予本性懒,卧雪门不启”透露了诗人内心的懒惰,面对严寒,他宁愿选择闭门不出。“昔逸今太劳,损益悟深理”则是对过去悠闲与当前劳顿的对比,从中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心平石亦平,崎岖视如砥”表明了诗人的心境,即使面对崎岖的道路,也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将之视为平坦。“浮生复何为,岁暮行不已”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即使岁月已晚,仍不断前行。“落日滞前村,倏见同云起”以落日与云彩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3)

潘世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梅岭中站偶忆渔洋诗用韵书壁

一岭界南北,归哉途载经。

洗尘梅雨白,送客粤山青。

云重压关树,路高藏驿亭。

陇头人笑我,隔岁鬓星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骞山

一片青山闵子祠,蒹葭曾倚杏坛师。

高人不作权门宰,孝子能成后母慈。

台峙晒书留夕照,沟环洗絮漾晴漪。

至今宿北乡居在,德行清风唤墓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避乱寓湖岭脚客舍作

高树当门与屋齐,绿阴如画待留题。

潺湲静听湍流急,雨后飞泉咽怒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山行两首(其一)

疏林黄叶染霜华,白石清沙一道斜。

绝似乡园好风景,乱山堆里有人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