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涧桥步月

门闭乱山高,月出万象杳。

揽衣步岩际,俯视群木杪。

霜黄树色暗,地白人影小。

湖光远蒙蒙,巢鹤近了了。

猿啼晚更急,虎迹寒觉少。

还归冷泉亭,会待山月晓。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史夔的《合涧桥步月》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山中月夜景象。首句“门闭乱山高”展现了环境的偏远与险峻,暗示诗人独自在深山之中。随着月亮升起,“月出万象杳”,万物笼罩在朦胧的月色之下,显得幽深而寂静。

“揽衣步岩际,俯视群木杪”两句,诗人披衣而出,漫步于岩石之间,向下望去,只见树木梢头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接下来,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色:“霜黄树色暗,地白人影小”,秋霜使树色微黄,地面映照着皎洁月光,人的影子显得格外渺小,反映出夜晚的寂静和空旷。

远处的湖面,“湖光远蒙蒙”,被月色笼罩得模糊不清,而近处的巢鹤则清晰可辨,“巢鹤近了了”,动静结合,更显月夜的生动。猿猴的啼声在夜晚显得尤为急促,“猿啼晚更急”,而虎的踪迹因寒冷而稀少,更添了几分荒凉。

最后,诗人决定返回冷泉亭,期待着山月破晓的时刻。“还归冷泉亭,会待山月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黎明的期待,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山景,通过动静结合、远近交错的手法,营造出一种空灵、寂寥而又富有生机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6)

史夔(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无锡望惠山

九峰天半落,一棹夕阳过。

客为游山盛,船因载水多。

溪边高士宅,月下榜人歌。

好趁樵风便,轻船采芰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涿鹿道中望西山

红尘雨洗净秋烟,黛色嶙峋夕照前。

七月早归彭蠡雁,一山横断太行天。

乘槎兴已江湖外,捧日心犹霄汉边。

策马高原频怅望,蓟门云树尚依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林处士墓

四壁垣衣绝点尘,茶经酒谱各横陈。

茂陵《封禅》无遗稿,始信文章到老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赠韩慕庐阁学(其一)

吾闻丹山凤,羽翼何披离。

朝翔桐柏云,暮宿昆仑陲。

思之不可见,绝世令人疑。

一来阿阁游,始识光艳奇。

昌符应世瑞,丽彩扬英蕤。

众鸟不敢窥,当其回翔时。

适来非偶然,日月增光仪。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