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梅效杨诚斋体

前年看梅清溪边,万花依枝占芳妍。

去年看梅金台下,一枝傍竹秀而野。

今年梅花胜旧年,急呼曲生来座前。

折花饮酒到夜半,羌管休吹且频看。

旁人笑我心太痴,花开花落由天时。

如何苦作十日计,悭风妒雨谁得知。

我虽不言见已惯,倚著茅帘听过雁。

明年梅开在清溪,不妨访梅西山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三次赏梅的不同场景与心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首句“前年看梅清溪边”,诗人回忆起两年前在清澈溪流旁赏梅的情景,梅树繁花似锦,争奇斗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去年看梅金台下”一句,转而描述去年在金台之下观赏梅花,一枝独秀,既有高雅的姿态,又带有一份野性的美。通过对比前两次赏梅的经历,诗人巧妙地引入了今年的赏梅体验:“今年梅花胜旧年”,今年的梅花更加出色,诗人迫不及待地邀请好友一同前来共赏。“折花饮酒到夜半,羌管休吹且频看”,诗人与友人在月光下折取梅花,饮酒畅谈,直至深夜,连羌笛的乐声也暂停,只愿凝视这美丽的景象。这一段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温馨画面。

“旁人笑我心太痴,花开花落由天时”,面对他人的不解与嘲笑,诗人却淡然处之,认为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不应过于执着。接下来,“如何苦作十日计,悭风妒雨谁得知”,诗人反思自己为何要提前计划,担心风雨影响赏梅,这种忧虑或许只有自己才能理解。这一转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从最初的焦虑不安到现在的豁达从容。

最后,“我虽不言见已惯,倚著茅帘听过雁”,诗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自然界的变迁,静静地倚靠在茅屋的帘幕旁,倾听大雁南飞的声音,内心平静而满足。结尾“明年梅开在清溪,不妨访梅西山西”,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再次赏梅的期待,希望明年能再次前往清溪边,继续这份美好的旅程。

整首诗通过对三次赏梅经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态度的转变,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收录诗词(415)

张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连日雨

夭桃倡杏羞蕊红,东风未传第二讯。

忽吹山头云拥墨,细听檐牙雨成阵。

公堂阒寂春昼长,病夫兀坐湘竹床。

童子添火深炷香,万念不生两相忘。

形式: 古风

久雨

浮云四散雨意浓,小池水满不可容。

前度久晴今久雨,绿笺端欲问太空。

太空高兮渺无路,风力剪丝得小住。

农家一饱庶有期,笑杀春深脱布裤。

形式: 古风

连日雨意未止

前日雨声无一滴,官河不堪行小舟。

只因连夜云送雨,轩窗处处留清幽。

人心不同分好恶,阴晴无准言妄吐。

杜陵曾赋贫交行,岂是今人不如古。

古人今人莫预愁,皇天念民耕西畴。

翻手覆手言俄顷,功过只须付毛颖。

形式: 古风

游西湖

夜来雨足半篙水,西湖荷花纷锦绮。

扁舟载酒作清游,香入衣襟风缓起。

西湖之景天下无,万句千言空满纸。

山依华屋屋依山,湖光渺渺相回环。

因思古人比西子,又见今人比贤士。

东坡诗句脱尘凡,不比今人较形似。

今时亦自有诗人,毫端无穷契天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