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夏孙桐所作,名为《周世臣同年来京师酒楼话旧即返汴梁见赠一诗次韵奉答》。诗中充满了对旧友重逢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思考。
首联“相逢乱后复何言,舌在相看各自扪”,描绘了战乱之后,人们相见时的复杂心情。乱世离散,再聚首时,言语间满是岁月的沧桑和对过去的追忆。诗人通过“扪”字,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相视时内心的触动与反思。
颔联“禽尚愿虚山未买,荆高客散酒难温”,以禽鸟尚有愿望,山未被购买为喻,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在失去的遗憾。同时,“荆高客散”暗指昔日好友的离散,使得聚会时的酒宴也失去了往日的温暖与欢愉。
颈联“炭炎炉上谁先觉,箭处弦边亦钝根”,通过描述炉火的炽热与箭矢的迟钝,象征着时光的无情与人心的改变。炭火虽旺,却不知何时熄灭;箭矢虽射,却因弦边的钝根而失去力量。这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尾联“老向夷门寻旧隐,遥知城市似山村”,表达了诗人年老后,渴望回到过去宁静的生活状态,但现实中的城市生活却如同喧嚣的山村,难以找到心灵的归宿。这句诗既是对过去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当前社会环境的一种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物情感、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时光、社会变迁的深刻感悟,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