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竹枝歌(其一)

十三女儿不出门,父娘坟在葛岭根。

同携女伴踏青去,不上道傍苏小坟。

形式: 词牌: 竹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独特的场景,以元末明初诗人宋元禧的笔触,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少女的闺中生活和春游习俗。"十三女儿不出门",暗示了当时女子的保守和闺阁教育,直到青春年华才可能稍稍开放。"父娘坟在葛岭根"则点出了家庭背景,可能暗示着对先人的怀念和家族传统。

"同携女伴踏青去",描绘了一幅少女们结伴出游的画面,踏青是春天的传统活动,象征着生机与活力。然而,诗人特意强调"不上道傍苏小坟",这里的苏小是唐代杭州的名妓,她的坟墓成了当地的一个文化符号。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可能是在表达对少女们纯洁无暇的赞美,以及对她们避开世俗诱惑,保持贞洁的期望。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揭示了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美好品德的推崇。

收录诗词(4)

宋元禧(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禧字无逸。明洪武初徵修元史

  • 籍贯:姚江

相关古诗词

和西湖竹枝词(其二)

湖上采薪春复春,养蚕长见茧丝新。

老蚕不识人间事,犹趁东风了此身。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真]韵

和西湖竹枝词(其三)

湖光照侬双画眉,鬓边照见一茎丝。

东家女伴多年别,昨日携来十岁儿。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支]韵

西湖竹枝歌(其一)

湖头女儿二十多,春山两点明秋波。

自从湖上送郎去,至今不唱江南歌。

形式: 词牌: 竹枝

和西湖竹枝词

潮去潮来春复秋,钱塘江水通湖头。

愿郎也似江潮水,暮去朝来不断流。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