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月初生处薄云生,到得云销月政明。
两处打更如一处,二更还作四更声。
这是一首描绘夜晚月光下的诗句,表达了对静谧、清冷之境的感受。诗人通过月亮与云彩之间的关系,刻画出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月初生处薄云生",表现了月亮在薄云间缓缓升起的情形,月光似乎被云朵轻轻包裹着,透过这些云层,月色显得格外柔和。
"到得云销月政明"则描绘了一幅月亮在天空中逐渐高悬、云朵散去后,月光变得更加清晰的景象。这里的"政明"意味着月亮在夜晚的统治,似乎在诉说着一种自然界的秩序与和谐。
接下来的两句"两处打更如一处,二更还作四更声"则是对夜晚更点声音的一种描写。这里的"两处"可能指的是两个不同的地点,而"二更"在中国古代时辰中,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凌晨1点到3点。在这段时间内,更夫敲打的鼓声,似乎在不同的地方回响,使得人们感觉时间流逝得更加缓慢。这种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用来强调夜晚的静谧与漫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月亮、云彩以及更点的声音,创造了一个宁静而又深邃的夜晚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清冷的月光之下,感受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美好。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一年遇暑一番愁,六月梢时七月头。
今夕追凉还得热,何时遇夏却逢秋。
酒边无物伴长瓶,一颗新莲一段冰。
月下不风终是爽,烛光何罪也堪憎。
天恐梅花不耐寒,遣将孤月问平安。
未须一夜都开尽,留取前前后后看。
轿中兀得软如痴,逢店投床片子时。
睡觉不知天晓未,半窗花影木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