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草际浮

香发王孙草,春生君子风。

光摇低偃处,影散艳阳中。

稍稍移蘋末,微微转蕙丛。

浮烟倾绿野,远色澹晴空。

泛彩池塘媚,含芳景气融。

清晖谁不挹,几许赏心同。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香气从贵族子弟的草丛中散发出来,春天的气息在君子般的风中生长。
阳光在低垂的草丛间摇曳,美丽的身影在艳阳中分散开来。
微微移动的蘋花,轻轻转动的蕙草丛中,更显生机。
绿色的烟雾在广阔的田野上飘荡,远处的景色在晴朗的天空中显得淡雅。
池塘上的色彩斑斓,景色宜人,充满芬芳的氛围。
清冷的光辉,谁能不欣赏?有多少人能共享这份赏心悦目的美景呢?

注释

王孙:贵族子弟。
君子风:君子般的气质。
光摇:阳光摇曳。
影散:身影分散。
微微:轻微地。
泛彩:色彩斑斓。
清晖:清冷的光辉。
赏心:赏心悦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赞美与喜悦。

“香发王孙草”一句,以“王孙草”指代春天的鲜花或青草,形容其生长茂盛且散发出迷人的香气。紧接着,“春生君子风”,则描绘了春天带来的清新风息,给人以清朗之感。

下两句“光摇低偃处,影散艳阳中”通过光线的移动和树影的变化,展现了春日阳光下的温暖与柔和。这里,“光摇低偃处”表明阳光在树木间轻柔地摇曳,而“影散艳阳中”则形容树影在明媚的阳光下轻巧地铺开。

“稍稍移蘋末,微微转蕙丛”两句,以细腻的手法描绘了春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表现了生命力与生长的细节。这里,“蘋末”和“蕙丛”都是指代小草或花卉,通过它们的轻微摇曳,传达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

接下来的两句“浮烟倾绿野,远色澹晴空”,则描绘了一幅开阔的春日田园风光。烟雾在绿色的原野上飘浮,远处的颜色在晴朗的天空中渐渐淡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辽阔的氛围。

“泛彩池塘媚,含芳景气融”两句,通过对水面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春日美好的氛围。这里,“泛彩”形容水面上的倒影,色彩斑斓;“含芳”则表明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最后,“清晖谁不挹,几许赏心同”,诗人以此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共同喜悦与赞美。每个人都能从这份清新的阳光中感受到愉悦,心中充满相同的赏析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以及诗人对此的深切感受与喜悦。

收录诗词(1)

陈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名陈天祜。寓居洛阳。早年家贫,刻苦读书,遂通经史,能诗文。元宪宗时任河南府总管。元世祖至元二年,改南京路至中、至元六年在山东提刑按察使任上,忤权臣阿合马,除佥中兴行省事。至元十三年授南京路总管,次年升浙东宣慰使,遇盗被害。谥忠定。据王袆《王安国小传》,新昌县民娄覃“执玉山险辟”作乱,为他们所杀。死后,行省右丞史弼领兵进击玉山,娄覃为东阳人王安国擒获。在山东单父琴台题诗并刻石,当时影响颇大。所著《节斋集》,未见传本。清代钱熙彦《元诗选补遗》编录其诗11首

  • 字:庆甫(庆父)
  • 号:节斋
  • 籍贯:元赵州宁晋(今宁晋县)
  • 生卒年:1222——1277

相关古诗词

景阳台怀古

景阳六朝地,运极自依依。

一会皆同是,到头谁论非。

酒浓沈远虑,花好失前机。

见此尤宜戒,正当家国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年年闻尔者,未有不伤情。

出得风尘者,合知岐路人。

拂榻灯未来,开门月先入。

忽生云是匣,高以月为台。

入夜虽无伤物意,向明还有动人心。

形式:

游九鲤湖

汗漫乘春至,林峦雾雨生。

洞莓黏屐重,岩雪溅衣轻。

窟宅分三岛,烟霞接五城。

却怜饶药物,欲辨不知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东都所居寒食下作

江南寒食早,二月杜鹃鸣。

日暖山初绿,春寒雨欲晴。

浴蚕当社日,改火待清明。

更喜瓜田好,令人忆邵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