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复题二首(其一)

頫望群峰目已惊,山僧更解说山情。

夕阳归去心难足,未听飞泉雨后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下山途中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頫望群峰目已惊”,诗人俯瞰群山,眼中所见之景令人惊叹不已,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雄伟。这里的“頫”字,即俯视之意,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从高处向下看山峰的情景,突出了山势的峻峭和壮观。

次句“山僧更解说山情”,在惊叹之余,诗人遇到了一位山中的僧人,僧人不仅对山景有着深刻的理解,还向诗人解释了山中每一处景色背后的情感与故事。这不仅丰富了诗人的视觉体验,也增添了心灵的触动,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交织在一起,更加生动有趣。

第三句“夕阳归去心难足”,随着太阳缓缓西沉,诗人准备离开这美丽的山间,心中却难以满足。这里的“心难足”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留恋之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夕阳的余晖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温暖而柔和的色彩,使得这一瞬间显得格外珍贵。

最后一句“未听飞泉雨后声”,在即将离去之际,诗人遗憾未能听到雨后山间飞瀑的潺潺水声。这不仅是对自然之声的渴望,也是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雨后的山林,空气清新,万物复苏,而飞泉的声音则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韵律,未能亲耳聆听,成为诗人内心的一丝遗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宁静生活与美好情感的追求。诗中融合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体验,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温馨的意境,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与诗人的深情。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下山复题二首(其二)

宛转松蹊入五峰,更临危阁半晴空。

山花鸟语皆真趣,谁是韬光傲世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望方岩

路过方岩未及游,肩舆回首兴难收。

野桃带日遥相笑,笑我山情不自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宿灵岩(其一)

坐邑传闻此岩好,心疑好事张浮辞。

及来胜境穷游览,却悟前言有漏遗。

触石烟云如障俗,倚崖殿阁半乘危。

自嗟吏治多牵制,祇作清虚一宿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宿灵岩(其二)

百丈苍岩入杳冥,高低气象本天成。

藤蟠翠壁龙蛇动,涧泻断崖风雨声。

不许画工为润色,祇应诗伯长馀情。

栖鸦乱墨题僧室,车马何时再此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