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陂塘

对萧萧、满庭风雨,问秋秋怎无绪。

分明似带恹恹病,洗褪秋容如许。抛不去。

有万叠浓愁,都在秋心聚。频啼玉箸。

尽莲漏敲残,铜壶滴尽,犹是声声絮。

我待做,窗外芭蕉几树。好教夜夜听汝。

悲秋可也秋知道,底事浑难为主。

秋何处,只蔓草荒烟,一片寒蛩语。凄凉砧杵。

把欲断秋魂,生生熔碎,零乱成丝缕。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鉴赏

这首词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秋日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愁绪与无奈。

首先,“对萧萧、满庭风雨”,开篇即以萧瑟的秋风和飘落的雨点渲染出一种凄冷的氛围,预示着秋天的来临。接着,“问秋秋怎无绪”,以拟人化的手法,将秋日赋予情感,似乎在询问秋为何没有情绪,引出下文对秋日情感的深入探讨。

“分明似带恹恹病,洗褪秋容如许”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秋日如同患病之人,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仿佛被雨水冲刷得褪去了原有的颜色,展现出秋日的衰败之感。

“抛不去。有万叠浓愁,都在秋心聚”则直接点明了主人公内心的愁绪,如同无法摆脱的重负,汇聚在秋的心中,表达了深深的忧郁与痛苦。

“频啼玉箸。尽莲漏敲残,铜壶滴尽,犹是声声絮”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主人公的眼泪比作玉制的筷子,频繁落下;将时间的流逝比作莲漏和铜壶滴水的声音,尽管时间已逝去,但愁绪却依旧不断。

“我待做,窗外芭蕉几树。好教夜夜听汝”表达了主人公希望成为窗外芭蕉树的一部分,让夜晚的风声和雨声陪伴自己度过漫长的夜晚,寻求心灵的慰藉。

“悲秋可也秋知道,底事浑难为主”一句,提出疑问:秋天是否能理解人类的悲伤?为什么人类难以主宰自己的情绪?

“秋何处,只蔓草荒烟,一片寒蛩语”将秋日的景象进一步描绘为荒芜的草地、缭绕的烟雾和寒冷的蟋蟀叫声,营造出一种孤寂与凄凉的氛围。

最后,“凄凉砧杵。把欲断秋魂,生生熔碎,零乱成丝缕”以捣衣声(砧杵)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哀伤与无助,仿佛连秋魂都被熔断,化为零乱的丝缕,无法收拾。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愁苦与无奈,以及对生命、时间、自然与自我关系的思考,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哲学意味。

收录诗词(14)

陆恒(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酹江月

今夕何夕,怅娟娟照处,风清月白。

玉宇琼楼归去后,知在蟾宫几阙。

也算曾圆,不堪重证,小历沧桑劫。

前身记否,明明镜影磨灭。

料应只合奔云,为谁系恋,莽莽尘寰窄。

未必多情长锁恨,刚好从头悟彻。

可是无缘,谁能遣此,击碎冰壶缺。

霜花窣地,任他一例埋没。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如此江山.残月

分明消尽恹恹样,堪怜一痕无主。

愁不禁秋,瘦难成影,耐得几多酸楚。前踪漫数。

已负了团圞,休言眉妩。

挨到而今,料应灵药亦无补。

前身曾做底事,累青天碧海,长伴风露。

曲绕肠回,黯拚魂断,险胜银湾遥阻。催残禁鼓。

似斜倚薰笼,夜凉凝雾。扶起零丁,有怀谁共诉。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喝火令.小春廿三为先夫子小兆祖茔,是日值余母难,抚然倚此

堕地生逢日,埋忧死别时。半奁破镜半奁诗。

还是酹君酹我、费寻思。玉殿修文早,金蝉脱壳迟。

不曾双泛紫霞卮。负了秋山,负了鬓成丝。

负了信沉青鸟,归路尚参差。

形式: 词牌: 喝火令 押[支]韵

江南好(其一)八钟楼

楼轩敞,远寺送疏钟。

四面悠扬鸣晓暮,数声断续听西东。槛外夕阳红。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