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碧鸡园六咏(其二)钝庵

俗子如锥利,达士如椎钝。

乘除付造物,多智反自困。

君看庵中翁,漫浪出方寸。

卧听松声老,行触兰芳嫩。

谋身固未快,事过了无恨。

今人岂办此,劝翁慎勿论。

形式: 古风 押[愿]韵

翻译

普通人像锥子般锐利,有识之士却像椎木般迟钝。
世事繁复,全凭自然安排,过于聪明反会陷入困境。
你看那山中的老翁,随性自在,心胸宽广。
他静听松涛声,感受岁月的沧桑,行走间又能欣赏到兰花的娇嫩。
他为生活忙碌,但并不觉得不快,因为一切过后并无遗憾。
现代人恐怕难以做到如此,我劝老翁不必过多谈论这些。

注释

俗子:普通人。
利:锐利。
达士:有识之士。
钝:迟钝。
乘除:世事。
造物:自然。
多智:过于聪明。
困:困境。
庵中翁:山中老翁。
漫浪:随性。
方寸:心胸。
松声:松涛声。
老:沧桑。
兰芳嫩:兰花娇嫩。
谋身:为生活。
快:不快。
过:过后。
恨:遗憾。
岂办:恐怕难以做到。
慎勿论:不必过多谈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灼的作品,名为《王氏碧鸡园六咏(其二)钝庵》。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俗子如锥利,达士如椎钝。”这一句强调了世人与贤者的不同,俗人锋利而好斗争,智者则温和而不露锋芒。这两句设定了全诗的基调,表明作者对于那些在世俗纷争中表现出色的人与能够超脱世俗、保持内心平和的贤者的看法。

“乘除付造物,多智反自困。”这句话则进一步阐述了过分的智慧和计谋往往导致自己陷入困境。这里暗含作者对于智谋过度的批评,以及对自然顺应、不强求的生活态度的赞同。

“君看庵中翁,漫浪出方寸。”诗人通过这个画面,展示了一个隐逸者的生活状态,这位庵中的老者即使在狭小的空间里,也能拥有超然物外的心境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卧听松声老,行触兰芳嫩。”则是对这个生活状态的进一步描绘。诗人通过躺着聆听松树的声音、走着感受兰花的香气来表达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感觉。

“谋身固未快,事过了无恨。”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即使在追求个人志向时,也不强求完美,只要过去的事都能释然忘怀,没有遗憾就好了。

最后,“今人岂办此,劝翁慎勿论。”则是诗人对当代人的建议,希望他们能够像那个庵中的老者一样,超脱世俗的纷争和复杂,保持一颗平常心。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和赞美,以及对于智慧与自然态度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修养及智者的看法。

收录诗词(218)

王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王氏碧鸡园六咏(其五)凉榭

窈窈林影深,澹澹波光冷。

异哉浊恶世,有此清凉境。

侧身朱栏上,风烟得几顷。

啸声出奇响,疑在苏门岭。

荷气递遥馥,如窥太华井。

要须从翁游,岸巾闲日永。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王氏碧鸡园六咏(其三)清室

碧鸡古名坊,奔腾车马尘。

那知小洞天,清绝欲无邻。

一室对林樾,四时禽语新。

焚香读周易,意得气自伸。

明月落杯酒,冷风弄衣巾。

寄言朝市客,声利恐污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王氏碧鸡园六咏(其四)鉴泉

分来何处泉,注此团栾池。

有如大圆鉴,玉匣初开时。

莹然绝纤埃,万象见毫氂。

主人湖海士,曳杖日娱嬉。

应照两侍女,新妆弄妍姿。

亦复照主人,鬓发白丝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王氏碧鸡园六咏(其一)露香亭

北渚一帝子,洛川一宓妃。

池有十种莲,平生所见稀。

纤秾各态度,红白争光辉。

我来亭上饮,夜久未忍归。

翁家采香人,但爱香满衣。

岂知清露湿,圆荷泻珠玑。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