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章甫对丙午年林逆之变的感慨与反思。诗中以“渠魁”指代叛乱首领,形象地描绘了其在“化日光天”下肆意妄为的丑态,揭示出叛乱者不仅危害生灵,更扰乱了社会秩序,使市井不再安宁,鸡犬不宁。
“死徙村墟皆鬼啸,变迁市井不鸡鸣”两句,生动描绘了叛乱给乡村和城市带来的恐怖与混乱,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连日常的鸡鸣声都消失不见,形象地展现了叛乱的恶劣影响。
“漆头纵待三年送,悬首宁逃一怒征”则表达了对叛乱者的严厉谴责,即使叛乱者逃亡多年,最终也难逃正义的审判,他们的头颅将被悬于高处,作为对暴行的警告。
最后,“我拔义旗同奏凯,羽书飞报亦干城”表明诗人对于正义事业的支持与决心,他率领义军共同抵抗叛乱,胜利的消息如同飞报,传遍四方,象征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叛乱的罪恶与正义力量的坚定,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和对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