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唤雨林鸠且莫催,听松汲涧要徘徊。
已知壁画成神物,聊与庵僧慨劫灰。
双鬓雪从忙里出,廿年人似梦中来。
欲归未便忘情得,更对青山酢一杯。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听松庵小酌》描绘了诗人于听松庵中独自品酒的闲适场景。首句“唤雨林鸠且莫催”,以呼唤林中的斑鸠暂且停下鸣叫,表达了诗人想要静心聆听松涛和山泉之声的愿望。他沉醉于自然之中,不愿被打扰。
“听松汲涧要徘徊”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环境的欣赏和对宁静的追求,他悠然地在松林和山涧间漫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接下来,“已知壁画成神物”,诗人感叹壁画中的艺术魅力,仿佛它们具有神灵般的魔力,引发了他对历史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聊与庵僧慨劫灰”流露出诗人与庵僧一同感叹世事如过眼云烟,人生如梦的深沉思绪。岁月匆匆,诗人已两鬓斑白,感觉仿佛是从忙碌中突然涌现的白发,让人感叹时光荏苒。
最后一句“欲归未便忘情得,更对青山酢一杯”,诗人虽然心中挂念归家,但仍未完全割舍眼前的美景,于是举杯对青山,借酒浇愁,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当下片刻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听松、观壁画、感怀世事,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享受自然、感慨人生的闲适心境。
不详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渺渺扁舟入浦云,琳宫一到惬前闻。
春泥夹道萦人迹,野水交陂乱鸭群。
洞里朝元郭道士,城中行乐鲍参军。
相寻两度俱相失,石上留题漫有文。
琳馆惬清赏,楼居俯城阴。
高竹间乔柯,幽然自山林。
我本草泽士,不谐市俗心。
能来弗缘招,忽去亦莫寻。
翩翩拂双袖,孤云渺秋岑。
千载支郎此说经,寒泉幽涧尚纵横。
莺花浪示春声色,水月犹通佛性情。
嵌石半龛苔寄迹,空庭一个鹤留名。
许询同化无同调,只有溪山照眼青。
寻僧虽爱茗杯清,也要提携有酒罂。
野色迎人过桥去,春风吹面傍花行。
般游欲及牛羊晚,喜悦还随鸟雀晴。
白发老翁身健在,不忧无地度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