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高流长,请从所乐;道成德立,自显于时。
此联以山水为喻,展现了一种自然与人为相得益彰的和谐之美。"山高流长,请从所乐",山峰高耸入云,流水悠长不息,它们各自遵循着自己的节奏与路径,展现出一种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这里的“所乐”二字,不仅指个人的喜好与追求,更蕴含了顺应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哲理。
后一句“道成德立,自显于时”,则进一步阐述了个人修为与社会价值的关系。"道成"意味着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修行,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智慧得以提升和完善;"德立"则是指这种内在的修养最终会体现在行动上,成为他人可见的典范。"自显于时"强调了时间的考验与价值的显现,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人的品德与成就将逐渐被社会认可和铭记。
整体来看,这副对联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好祝愿,体现了清末文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理想的追求。
不详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书无经史,咸极其义;山有土石,分为之辞。
一书再书,华外无史;十里五里,松下有人。
同人于门,冠冕所集;君子表微,文字之祥。
请以种树,十年为则;不徒文士,一朝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