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煦斋师所藏天启三年小铁斧歌

披图足徵明祚败,如鉴写形蓍测卦。

霜刃休看寸铁轻,三百年基斲全坏。

九重多暇工雕锼,故剑肯向忠良求。

纷纷章奏弃不省,可怜神似东昏侯。

吁嗟弄兵兵以至,杨左诸臣空望治。

谶成委鬼与茄花,劈正徒劳殿楹置。

想见经营费匠心,藉娱长昼法宫深。

太阿倒授他人柄,遂令神州叹陆沈。

大东小东纵寻斧,谠士吞声狂竖舞。

走马廷前督内操,那惜金钱输左府。

挥戈难返日舍三,寇锋遍野民何堪。

六州铸铁真成错,事到桓灵不忍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历史画卷,反映了明朝末年的衰败景象。诗人首先以"披图"和"如鉴"比喻,暗示历史图卷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揭示了王朝的兴衰。他指出,尽管曾经的强大基业在短短三百年间被破坏殆尽,皇帝沉迷于雕琢工艺,忽视了忠诚贤良之士,导致政事荒废,犹如东昏侯般昏庸。

接着,诗人批评了统治者玩弄武力,导致杨左等忠臣空有治国之心而无能为力。预言式的警示被抛诸脑后,朝廷内部混乱,甚至不惜金钱贿赂。诗人感慨,原本精心策划的治理方案最终落得个徒劳无功,宫殿的装饰也只是表面文章。

诗人进一步揭露了宫廷深处的奢华与腐败,权力被他人掌控,国家陷入沉沦。即使有人试图改革,如"大东小东纵寻斧",但正义之声被压制,奸佞之人嚣张跋扈。皇帝疏于军事,导致外敌入侵,民间深受其苦。

最后,诗人痛心疾首,指出六州铸铁的决策错误,将国家推向了桓灵二帝时期的动荡深渊,提及这段历史令人难以启齿。整首诗以强烈的对比和讽刺,揭示了明朝末期政治的腐败和衰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收录诗词(13)

胡敬(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暮春偕小米由云栖抵理安回至南屏晚眺(其一)

薄雾不成雨,霁景明朝晖。

行行准芳塍,麦老豆荚肥。

传闻竹深处,有士开禅扉。

岂惟竹径深,水绕山亦围。

竹深不见天,零露午未晞。

此中得延伫,日暮应忘归。

何必定入门,妙理悟者稀。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暮春偕小米由云栖抵理安回至南屏晚眺(其二)

归途缘江行,西折入幽邃。

四山何娟娟,雨洗出新翠。

江如对豪客,到此觌佳丽。

溪流导我行,峰峰启还闭。

层崖夹丛筱,日色不到地。

虚亭翼然迎,晓我行已至。

但闻云外钟,不见山中寺。

形式: 古风

暮春偕小米由云栖抵理安回至南屏晚眺(其三)

逶迤石屋岭,罨蔼南屏山。

森然列翠屏,势欲全湖环。

看山贵看色,岂必穷登攀。

譬如绝代人,望远尤珊珊。

参差倚岩树,掩映峰孱颜。

浓翠暖欲飞,荡漾如层澜。

微风一披拂,散入虚无间。

此景静中会,欲画无荆关。

形式: 古风

洪武船符

双单殊。惟船编字水与信,大川赍涉皆通涂。

亦有泽国用龙节,法三代意摹为图。

诏文纪年玺加后,四角灿烂花盘纡。

例非大僚概勿给,郑重想见高皇谟。

是年始命棣节制,王气已隐钟燕都。

兵兴渡江不用楫,宣召可有金符无。

然其立法自详审,倡乱远先防驿夫。

后来趋便易勘合,此符弃竟同关繻。

祖宗良法玩不守,中使四出周防疏。

无何濒海置市舶,倭寇扰遂连三吴。

楼船峨峨指吕宋,矿采万里挠师徒。

尔时徵调遍天下,符纵复造难供儒。

乃知经国首除弊,方幅凛此尺一书。

祇愁岁久弊还作,盗取翻笑侯生迂。

摩挲黄麻三叹息,有人智出符之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