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孚所作的《次韵彦康》。诗中以“读书”为主题,表达了对勤奋学习和坚持学问的赞美与鼓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蒲梢籋寒云”、“深怀浃背耻”、“新诗忽来辱”等,生动描绘了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
首句“读书策新功”,点明主题,强调通过读书可以取得新的成就。接着,“子久勖此课”则鼓励人们要持之以恒地学习。接下来的几句“蒲梢籋寒云,了不见坎轲”,以蒲草的坚韧比喻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即使在寒冷的云雾中也无所畏惧,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深怀浃背耻,但欲袖手坐”两句,表达了对懒惰和不思进取的批判,强调了深入学习的重要性。而“新诗忽来辱,快读起疲懦”则以新诗的到来激发了疲惫者的斗志,体现了文学作品对于人心灵的激励作用。
“还疑正始在,欲突黄初过”两句,借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同时也暗示了个人追求进步的决心。接下来的“斯文未易到,吾党真可贺”则表达了对能够理解并实践高深学问的自豪感。
“向来豫章法,政复如此作”两句,可能是指学习方法或治学态度,强调了严谨与务实的精神。而“钮头三寸泽,子质况黄糯”则以具体的物品比喻,进一步说明了学习过程中需要的耐心与细致。
最后,“只今百尺的,已见一矢破”、“更期十载后,凛凛谁子奈”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以及对时间的珍惜。而“耆年日凋丧,我亦老寒饿”则反映了诗人对老年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知识传承的忧虑。
“奇穷不自惜,乃复珍此货”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知识价值的珍视。“但恐黄禾空,子驹谁秣莝”则以粮食和马匹为喻,表达了对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播的重视,以及对未来人才匮乏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对学问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