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送别》,是明代诗人沈一中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在春日末尾与友人分别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酒逢春暮别,驱马不胜情。”开篇即点明了送别的场景,春日将尽,借酒消愁,但心中却难以抑制离别的伤感。诗人以“不胜情”三字,生动地表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颔联“喙自长三尺,须今白几茎。”转而描写送别者自身的形象,通过夸张的手法,以鸟喙之长和胡须之白,象征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无情。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更迭与人生的沧桑联系起来,寓意深刻。
颈联“青山犹故色,江燕已新声。”则转向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青山依旧,江燕却已发出新的鸣叫声。这既是对自然永恒不变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流转、生命更替的感慨。青山的“故色”与江燕的“新声”,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尾联“豫恐悲殊调,终当见独行。”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友人独自前行的关切。他预感到分别后可能会有不同的人生轨迹,担心友人会因孤独而悲伤,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朋友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送别这一主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生命、友情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