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刘鹗的《寄弟肖庭二首(其二)》,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琐事的描绘,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首句“蟋蟀鸣我宇,流月照我帷”以秋夜的蟋蟀声和明亮月光渲染出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对家乡的怀念。
“我岂铁石心,宁能不怀归?”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暗示自己并非无情之人,而是渴望回归家园。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在南山种植茶叶的情景,期待秋雨能滋润作物,同时也担忧天气变化可能影响树木的生长。
“惟应所树棘,岁久还成篱”寓意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即使起初的木子树稀疏,经过岁月也能长成篱笆,这引发了诗人对未来的期盼和对生活的深思。他希望及时种植橘枳,如果未能实现,就不要拖延,表达了对家庭和晚年生活的期待。
“常嗟树如此,急景风飘吹”感叹时光如梭,树木易老,与王母桃的千年寿命相比,人的生命显得短暂。诗人期望晚年能在田园中度过,享受宁静的生活,忘记忧愁。
最后,诗人以京城中的尘世生活作对比,提醒弟弟尽管生活艰辛,但只要努力劳作,没有瑕疵。他自谦自己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但也希望弟弟能深思。并嘱咐弟弟的女儿要用心学习,传承家风。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田园和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