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殷正甫内翰之京(其六)

十载风流侍从臣,归来依旧帝城春。

金华殿里谈经客,半是同时献赋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殷正甫内翰归京时的情景,充满了对旧日时光的怀念与对新环境的适应。首句“十载风流侍从臣”,以“风流”二字形容殷正甫在宫廷中的风采与才华,暗示他过去十年在皇帝身边担任侍从官的岁月中,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情,也与宫廷文化有着深厚的联系。接着,“归来依旧帝城春”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帝都春景比作殷正甫归来时的欢迎,既表达了帝都对他的重视和期待,也暗含了他对帝都生活熟悉且适应的意味。

“金华殿里谈经客,半是同时献赋人。”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殷正甫在宫廷中的身份和地位。金华殿是明代皇宫中举行重要仪式和讨论学术的场所,这里的“谈经客”指的是一群学者和官员,他们在这里交流思想、探讨学问。而“献赋人”则指的是向皇帝进献文学作品的人。这两句话表明,殷正甫与这些文人学士一同参与了宫廷的文化活动,既是知识的交流者,也是文化的贡献者。同时,通过“半是同时献赋人”的描述,诗人巧妙地指出了殷正甫与这些文人学士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共通性或相似性,或许暗示了他们之间的友情或共同经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殷正甫内翰归京时的复杂情感和宫廷生活的独特风貌,既有对过往岁月的留恋,也有对新环境的适应与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人物命运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宫廷文化的独到理解。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其七)

帝宠词臣弄彩毫,蓬蒿宫阙五云高。

自怜一日成三赋,不分傍人赐锦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其八)

紫禁清秋五夜闲,金茎玉树少人间。

不知帝遣神仙吏,更直蓬莱第几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其九)

依旧春风满建章,重来搦管对君王。

即看应制偏承宠,何处新诗不擅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其十)

东观风流著作郎,满朝谁不羡恩光。

赋成清思如秋水,一片霜毫洒玉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